开课第二周作文课,写什么?写秋天。理由?已是秋天(初秋),学生应该有(如果没有就灌输)与自然亲近的意识;刚刚学完第一单元的写景文章,《春》,《济南的冬天》,我们采用的学法是细读批注。
怎么写?我想分内容一段段写吧,把一篇写景文变成一段写景文,这样降低难度。内容哪来?学生那里来,秋天在他们眼里有什么?上课第一步,问学生,写秋天可以写什么?学生不假思索说出一堆:树叶,人的着装、活动,果实,树木,天气,天空,风,雨,动物,颜色,太阳,田野,花,丰收,云。差不多了,将这些零散的事物合并。树木、树叶、植物、花合并,天气、人的着装活动合并,天空、太阳、云合并,田野、果实、颜色、丰收、动物合并,风单独一项,雨单独一项。再给这些事物排序,先写哪个?他们认为应该先写天气,包含人的着装和活动。其次写田野,包括果实,植物,树木、树叶,虫子。第三是天空,包含太阳,云。第四是风,第五是雨。开始动笔。写好题目——秋天,空一行留着写开头。开始写第一个内容,天气及人的着装和活动。他们会写些什么?不知道。打算看看。大约五六分钟之后,有人举手示意我写完了。我拿过来,那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男孩子。他写“秋天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地走来了,她的脚步很轻,不过还是留下了一些痕迹:蝉鸣少了,蚊子多了……最重要的还是昼夜的更替啊。秋天到了,白昼突然变得短暂,夜晚也变得漫长。天气也逐渐开始凉爽起来,人们也都把短裤变成长裤。天上的风筝也渐渐多了。看来秋天真的来了。”这是第一段。第二段:“秋天的早晨、晚上,都是凉爽的。中午的太阳虽没有夏天的毒辣,但还是有一点刺眼。”还不错,问题也不少。这时,大多数人都停了笔。我让清读了他写的第一段大家。听后肯定了优点,也请大家挑毛病。“白昼突然变得短暂”一句,去掉了突然。又一个小女孩似乎想读,只用眼盯着我,没举手。我示意她读。“秋天来了,秋天和秋风秋雨一起来了。几场秋雨过后,夏天的燥热和湿闷都被凉爽的秋雨冲刷掉了。气温也慢慢降下来,一阵秋风袭来,少去了夏天的温热,多了秋天的干爽。真是让人痛快。只不过中午时,太阳还是很毒辣,晒得人难受。”也不错。我们又挑了一些毛病,改了个别句子。发现一个问题,天气的特点没有写出来。后面我增加一个项目——每写一个内容,都先说,再写,写完读,评说。第二个内容是树叶。正对窗户是街边行道树。葱绿,但没有了精气神。还行。起码他们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有了。
上午看完所有作文,有欣喜,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发现几篇不错的文字。课堂上他们将成为学生的范例。但大多数学生对秋天没有感觉,没有发现天的变化,人的变化,没有好好抬头看看天,也没有好好看看树叶。即使有感觉,不知道那感觉怎样用文字表达出来。确实,生命,感觉,文字,联系起来不简单。我初步决定,下午逐段改,内容集中在如何将一样事物写出特点,写细致。午休后来到教室,我不在状态。上课初始,我让学生聚焦前板——我总得讲点什么。黑板上我提前写了板书“评改作文”,括弧——删,添。对他们作文的问题集中揭露。学生有点心不在焉——这些太空洞了——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迅速结束。再次板书上次作文内容第一个:天气,人的着装和活动。我请想读,她的第一段还写了秋天的来到,相当于已经有了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