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运有这个机会现场聆听4位优秀教师的精彩课堂和互动点评。我先简单做个背景介绍,我们这次参加的是“福建省基础教育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第三次研讨活动”,来自基地校的4位老师分别执教了这四节课:五上《用估算解决问题》、三下《面积》、三上《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和四上《三位数乘两位数》。
四节课的整个教学模式跟我校的“行知行”理念比较契合,也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课堂以学习单为依托,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表达,让他们自己去探索问题,自己去处理矛盾。
下面我将用两个字表达我的收获与反思。
一、收获——“简”
首先体现在教学环节的精简。四节课都是摒弃以往我们常常会用的几分钟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用几个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省下来的时间哪去了?给学生!
其次,教师语言的简洁。四位教师的教学功底深厚,追问语言、评价语言、引导语言都比较到位,比如执教《用估算解决问题》这节课的教师在问道,“你同意他的想法吗”后学生答“同意”,教师立马追问“同意什么”,“倒逼”着孩子去思考。
还有就是简约的ppt,每张ppt背景都很干净,回想以前开课我都是满世界搜背景图片,看来今后这些时间可以不用花了。大家发现没有,我今天的 ppt也很简约。
最后就是简单的学习单。我将其中三节课的学习单整理出来。真正的学习一定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从努力解决问题开始的,这三张学习单都简单地呈现了有利于学生思考的核心问题,没有太多内容上的牵引,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一样的表达,让课堂更开放。
通过此次观摩,也让我们对学习单的设计更有方向。
下面跟大家分享罗老师在活动中关于学习单设计的一些讲话。
(播放视频)
二、关于思考——“真”
我们经常看到课堂上小组讨论貌似风风火火、轰轰烈烈,他们真的在讨论吗?真的有所谓思维的碰撞吗?我曾经在其他学校听课的时候下沉到学生之间去进行课堂观察记录,观察结果不如我们想象中的美好,拨开华丽的外衣,你会发现有很多孩子都只是在虚假学习,尤其是学困生。小组间各说各的,根本没有“补充”“质疑”。当然这个现象在我们班肯定也存在。
如何让学习真实发生?如何改变学习的模式,从“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我想,咱们学校推行的班级团队学习也许能给我们更多惊喜。
实话说,周一那四节课其实一般般。但这些课跟罗主任的课到底差在哪里?
释疑提升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如果没有释疑提升,就合作那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那是低水平,课堂也会呈现低水平的徘徊,那么老师的作用在哪儿呢?就是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要能得到提升。这个非常关键,如果没有释疑和提升,那就是不温不火的课堂,它是没有质感没有温度的课堂那只是徒有其表,有合作,看起来非常兴奋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