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九中 孙红梅
“体察式作文教学”是涪城区谢首勇名师工作室倡导的作文教学方式,老师创设或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营造体察氛围,让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情境中体察体察感悟,提取材料,把学生的作文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作文和做人结合起来。从而泽润生命,享受生命的快乐历程,在读写中成长。
为什么要倡导体察式作文?
当下,无论老师还是学生,作文教学都是痛点和难点,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写出来的作文要么缺乏真情实感,要么空洞无物, 缺乏细节!学生将写视若畏途。谢首勇老师的工作室的体察式作文。正是为了解决学生“为什么写和怎样写进行的探索。为了让“学生是为了有可写,需要写才翻开他的作文本。”设置生活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让学生充分调动感官,眼观,耳闻,手摸,口尝,鼻嗅,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抓住特征,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做合一,认为教学和实践应该紧密结合, 他主张做是教和学的中心, 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大作家老舍认为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生活是写作的源头,作文与人生并非两回事。作文并非仅仅是用来考试,得高分升学的敲门砖。
在工作室体察式作文教学展示课活动中,工作室的老师们各显其能,纷纷将游戏、美食、音乐、带进课堂,尽心竭力营造体察氛围,精心创设体察情境。多才多艺的谢首勇老师率先垂范,在课堂上为学生吹奏陶笛。学生陶醉在悠扬的笛声中,才情迸发。黄红英老师把烧饼带进课堂,让作文课有滋有味;谢丽诗老师把气球带进课堂,让孩子们重温童真童趣;周利波老师把音乐带进课堂,让作文课有声有情;黄丽老师把游戏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挑战中感悟人生。胡铃凤老师在“盲盒”中带领大家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王雅丹老师在“就是要夸你”中,让学生领会“夸”中的温情;谢旖老师的“送你一朵小红花”,在“赠花”的举动中,让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谢首勇老师常常帯着他的体察式作文《我是谁》外出讲学,胡玲凤老师的《摸盲盒》多次在市上区上参加公开课展示,在绵阳电视台和线上分享谢旖老师的《送你一朵小红花》,在线上,区上公开课上的展示课如周利波老师的《美妙的音乐之旅》黄猛老师的《最美是你》,王雅丹老师的《就是要夸你》,孙红梅老师将身边的老师,学生作为写作资源,在协作体作《以外貌写性格》的线上分析,涪城区教研室组织的公开课中上了人物观察作文《写“活”故事中的他》……并在全国第八届教育行走“作文求真论坛”上分享了工作室的重点课例。
老师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体察式作文的实践和探索中,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去观察去体验,我们发现,一旦学生有写的冲动,作文教学的其他问题都迎刃而解。
但任何探索都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世界之大,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茫茫宇宙中微小而又平凡的一员, 惟有不断地去探索,去抒发,去感悟。热爱,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