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原文】
观察一下身边的人,我们马上就会发现人群再一次二分(就好像两个截然相反的物种一样):
给老板打工的人
给自己打工的人
第一种人绝对是大多数,将他们描述为“给薪水打工的人”可能更为正确。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把工作结果和工作质量与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金钱回报相匹配。他们在工作时多一分力气也不肯花,下班准时就跑(估计他们在上学的时候就是那种在下课铃声响之前就把书包收拾好的人),永远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那些付出更多的人持有永恒的态度:“你傻了吧?’当别人指出他们的“不作为”时,他们的反应通常惊人地相似:“就给我那么点儿工资,还指望我做成什么样呢?”
于是,绝大多数老师不肯反复备课,不肯花时间改善课程质量,也不肯讲新课--“又要花时间备课,累死了”,反正许多年前准备的那套东西(甚至是从前人那里直接“复制/粘贴”进自己大脑的东西)已经“够用”了!我不理解他们。我知道,他们也不理解我。当我偶尔(因为年轻)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无一例外地被评价:“你真能装!”于是,我学会了“少说话,多做事,一个人默默前行”。
第二种人绝对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他们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宁可少睡一会儿也要把事情做到一定程度才心满意足,别人休息时他们可能还在工作,甚至好像完全不会去想:“这么努力还不涨工资,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消化总结】
我们身边的工作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人是给多少钱就干多少活,一点儿也不想多干,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为老板打工,多干一点儿好像都是损失,所以会斤斤计较。另外一种人在工作上非常认真努力,愿意为了工作牺牲个人时间,认为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自己而做。这两种对待工作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关联过往经验】
很庆幸,现在我自己是那种“给自己打工”的人。
但并不是一开始我就是这种人,刚刚毕业的时候,涉世未深,懵懵懂懂,我也经历了“给老板打工”的阶段。那时候的我,心里确实想着下班时间千万别让我工作。记得我当时在一所幼儿园住宿,那是福建泉州的一所幼儿园。那一年的六一儿童节,园长突发奇想让老师们给孩子表演一个节目,于是白天带了一整天孩子的老师们,晚上吃完饭就练习舞蹈。这对于从来没有学习过舞蹈的我来说,简直难上加难。明明已经很累了,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练习到晚上八九点,当时的我想不明白这件事情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一直带着情绪去做,一点儿也不享受这个过程,那种感觉简直就是煎熬。
又过了很多年,我的职业生涯慢慢发生了变化,对工作的理解和看法也成熟了很多。不论在哪里做什么工作,其实本质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坐。另外,从一名打工者变成了一名创业者。真是屁股决定脑袋,身处不一样的位置,想法和做法自然不同很多。作为创业者我知道我是“给自己打工的人”。我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守时守点,甚至是早出晚归,有很强的责任心。走过路过机构的走廊,没有人用的电灯我会随手关掉,总觉得那是自己的家的,得节约。
我相信,未来我持续抱持“给自己打工”得心态工作,一定比原来产生更好的工作结果。
【设定目标计划】
目标:保持“给自己打工”的心态,影响更多人用这样的心态工作
行动:
1.把三种个人商业模式分享给身边的同事。
2.罗列出“给自己打工”的好处有哪些,讲给大家听。
3.和儿子探讨“给自己学习”而不是“给父母、老师学习”又哪些区别,激发他的内驱力,种下“我为自己学习”的好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