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喜欢安静省心、乖巧懂事的孩子,多好啊,自己不用管,孩子就做好作业了,更有甚者,主动早起把早饭都给解决了。成绩好,有特长,家长拿的出门,也不怎么费心。但这通常是“别人家的孩子”,他们那样优秀,那样省心,再对比自己家的,简直是打死都不亏!这应该是绝大多数家长的心态吧,当然,也包括我。
假期每日一页的口算,因宝磨磨蹭蹭就是不愿意去做,不理解啊,明明五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而他,宁愿拗两个小时,都不愿意动笔。奶奶、姥姥姥爷、舅舅轮番上阵,各种诱惑,又哄又批,虽然最终也算完成了,但每天都弄的所有人身心疲惫,以至于说到现在,所有人都已经没有精力再和她纠缠了!
明明所有的道理她都懂,但是就是躲不过“不想做”,以至于一次次的重复着之前的错误。今天,看到一段文字“经常,我们要等待一个儿童的成长:他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他需要你对他这个具体的人给予帮助,即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1】作为家长,对待孩子,更要有充足的耐心,教育本就是一个反复而漫长的事情,只有在一次次的经历中,孩子才能逐渐养成对时间的规划,在一次次失败中,完善自己的计划并认真执行。所以,家长一定足够的耐心,慢慢等待!如果没有,那就和孩子一起成长,慢慢培养自己的忍耐力!千万控制自己的情绪,声嘶力竭的斥责只是无用的噪音,一厢情愿的“为你好”只是彼此的负担,“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2】除了关闭彼此沟通的意愿,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不会产生其他的效果。在《正面管教》一书中,也曾提到大声的斥责仅仅是发泄你的怒火而已,对于孩子的教育,毫无用处。那么,到底如何培养自己的忍耐力呢?
首先,自己先接受孩子是个平凡人的事实,不做太多的拔高要求。所以,她想偷懒,她想玩,她想吃零食……多么正常。
多强调“无论你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在你的身后!”孩子面对问题,求助时,我们试着尊重孩子,蹲下身来了解他们的想法,面对问题,和孩子一起制定解决的有效方法。今天,我们进行了简单的比赛:她写口算,我来练习汉源语文,看谁写的又快又好。结果可想而知,但是,明天,她会不会回到老样子?这样的方法,会不会逐渐失去新意?
如果制定的方法,孩子没有做到,家长这时候,可以有一点边界感,不做太多无用的为你好的说教,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逐渐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
或者,未来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就是孩子的成长!小苗苗的成长过程中,尚且需要除虫浇水施肥,孩子的成长又怎么可能随便成功?成长道路上的问题不断,才是常事!所以,要对孩子怀有无限的信任,经常带着孩子参加更多的活动,在经历中,逐渐成长。
或者,他就是那只慢慢前行的小蜗牛,需要我们蹲下来,慢慢等等他,听听她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烦忧,既陪伴了孩子的成长,又锻炼了自己的忍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