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自由>是一本有关于幼儿教育的书籍,作者孙瑞雪。这是一本关于如何"爱"孩子的书,而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教"孩子的书。
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成年后又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给我们带来希望和欢乐,也给我们带来困惑和焦虑。尤其现在,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心肝宝贝。磕了碰了首先做的是先打桌子、椅子、地板,反正是哪里摔了打哪里。曾经一个朋友开玩笑说,即使现在长大成人,如果不小心被椅子碰了一下,也还是的回头踢椅子两脚。虽然是笑话,但有些教育的方法影响深远。
我们自认为活了这么多年,自认为受过高等教育,自认为可以教育好孩子,自认为给孩子的就是爱和自由,但刚读了几章后,就立刻明白自己曾经错失过什么,那些传统教育的思想在脑子里是那样的根深蒂固。
儿童认知依靠的是感觉。感觉包括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孩子们通过这些感觉来认知事物,形成自己的概念,才会慢慢的成长。在大人的世界里,我们一直认为把自己掌握的某种技能或知识导出给孩子,孩子学会了,并认为这种灌溉式的方法就是评判孩子智商的标准。
其实不然。。。
比如孩子在1岁以前,喜欢把能够抓到的能够放在嘴里的,都往嘴里放。这个时候孩子是通过口来认知这个世界,可是成人会认为这个行为没有任何意义,或是觉得不卫生,进而阻止孩子的行为。其实我们应该做的是告诉孩子他吃的是什么,这样孩子才会慢慢的形成自己的概念,知道这个物体是什么,然后才慢慢形成自己的智力。
再比如,如果大人只是一味的指着门说“门”,指着书说“书”,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孩子其实什么都记不住。因为他自己没有亲身体会过,找不出关联性,所以记忆也不会很深刻。我们要做的是细心观察,当孩子对某件事物有兴趣有感觉时,及时的让语言和他内心的感觉配对上,告诉他这是什么。而不是在孩子有感觉时打扰或阻止他,把他的感觉破坏掉。长此以往,孩子内在的观察和感知力,会在这种强制过程中消失殆尽。
另外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把自己扮演成上帝,尤其是当孩子在做一些成人看上去违规常理的事情时,我们总会急切的想去改正,告诉他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比如孩子拿着玩具火车玩时,他不让火车在轨道上行驶,孩子想用火车进行其他的玩法时,大人就会说:“宝贝,这是不对的,火车应该在轨道上行驶才对。”
作者举出的例子我也曾有过类似的做法,这种局限的思维方式会让孩子觉得这件事只有一种方法,这样下去,孩子便慢慢的失去了创造性,所有的事情又像我们大人那样按部就班。其实实际上我们都希望孩子有自己的见解和个性或者说创造力。那么我们就应该让孩子在他自己的发展点上探索、努力,将这种体验慢慢的形成为孩子的一部分,那才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别人交给的,别人的感觉经验,因为这种感觉和经验是不能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