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你怎么不说话,你是哑巴吗?

我也曾无话不说过…

文/向阳


01

自上大学以来,许多事情或作业都通过小组或团队来完成,如果说一个团队里边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想不是互帮互助,也不是分工明确,而是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找出所有的可能性。

因为作为大学生,说领导力还为时尚早,找更加优秀的人才也不可为,既然在同一个大学,那水平也许高低都有,但暂时来看,差不了多少。

所以在这其中,通过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找出所有的可能性显得尤为地重要。即使你的观点不为别人认可也无所谓,你也可以从中找出不为别人认可的原因或者吸取别人优秀的观点,而后改进自己的观点。

毕竟每一次的讨论,每一次的沟通和交流都是对自己思维的拓展,你永远不知道,当你说出第一句话后别人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当然,作为一个能够考上大学的人,首先你的智商就绝对不会低,其次你对事物定会有自己的一点点看法,否则高考的作文你又是如何完成的?

我并不是说一个人对于一件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或者观点就一定要说出来,但你一直坐在那里不说话只会恩恩哦哦算什么回事?

你为什么不说话,难道你是哑巴吗?

02

想起大一开始的小组讨论中,每次都会有那么一两个人坐在角落里默默的不说话,直到我们讨论结束时才站起来对我们笑一笑,而也只有在这时我们才会恍然:哦,原来xx你也在这里啊!

一开始我把他们的沉默归结于害羞、放不开面子、低调、不熟悉,想着也许有过几次的讨论之后相互熟悉就会好了吧,后来才发现原来有些人从来不是缺少想法,只是不想要表达。

今晚我们照旧要小组讨论作业,因为比较临时,很多人都事先回家了,所以也难以聚在一起讨论,昨晚经过部分人商议,决定今晚8点钟在群里讨论,大家也一致说好。

然后今晚按照约定,我们在群里聊得热火朝天,可是6个人的群里为何始终只有3个人在发言,我深感奇怪,以为他们有事离开了此时不在线,于是我艾特他们询问。谁知立马就收到了回复:在呢在呢!我听听你们怎么想的就好!

我问:你们怎么看这个事情哦,有什么比较好的想法吗?

他们回说你们的想法挺好的我支持然后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沉默。

我们另外三个人也只好继续讨论下去。

我忽然想起来以前每一次与他们组小组时,他们也是这样坐在角落不开口的?

03

前阵子萨德事件持续发酵的时候,学新闻专业的我们自然不可避免会对这个事件有所关注。课上,老师问我们对萨德事件有什么看法时,没有你们想象中的激烈讨论,竞相发言,而是不约而同的安静。

记得老师不得不以开玩笑的话语来化解尴尬,显然他对这种情况早已是司空见惯,应对之策也是信手拈来。

在他的不断鼓励下,终于有个男生站了起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尽管,这种想法在我看来是那么的稚嫩,但他却也像是冬天里的一抹绿,一下子抓住了老师的眼光,让老师变得兴奋了起来,夸赞这是一个新观点,不错,继续。

然后便又如死一般安静,放眼望去,似乎没几个人抬着头的,好像在躲避着什么。

课45分钟就这样过去了,前后共有7个人做出了简略的回答,每个人的回答不超过一分钟。时间便这样耗在等待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上了。

我又再细想了一下,好像不仅仅只有专业课是这样,整个学校都是这样的氛围。

公选课永远都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老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边玩手机;英语课上,从来没有人主动上来回答问题?甚至需要用提问的方式来活跃一下氛围,而老师讲的内容,究竟有没有人听进去,究竟有没有错误?

谁知道呢!反正至今也没有一个学生提出来。

04

说出来让我自己都觉得很难过的一个情况,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甚至可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越来越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不赞同别人说的,也不会说出来。与别人争吵时也会很快败下阵来,不是吵不过,而是觉得没有那个必要,也没有那个精力。

也许是害怕得罪人,也许是觉得言多必失,也许是发现就读的大学与自己理想中的样子不同之后的失望,也许是开口之后被人嘲笑过,我们终于学会了妥协,学会了服软。

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都是要与人为善,这本没有错。但也由此让我们养成了谨言慎行的习惯,更多时候我们习惯于听从父母的意见,做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我们习惯于听从老师的意见,做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或许大家也都是这样想的吧,上了大学之后更是如此。我们害怕发出自己的声音,害怕自己的声音不合群而被孤立。

我有个同学一开始很积极,各种课上都是很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让课堂的氛围不至于那么冷,然后他就会被调侃说,老师最喜欢你这种学生了。

不止一次的调侃,也不止一次地遭到同学的数落。人就是这么奇怪,事情明明本该这样做,但当自己的行为与大众的行为有所不同之后,反倒会回头来怀疑自身行为的正确性。没错,他的声音开始在课堂上变弱了,后来在课堂上消失了。

传播学领域有这样一个沉默的螺旋理论,大意是说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他的意见是少数的,他比较不会表达出来,因为害怕被多数的一方报复或孤立。

我觉得这个理论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我那同学的声音便这样淹没在害怕被孤立的恐惧中。

05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不敢希望我们能够抛掉世俗的一切眼光,尽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至少,也要有一副大学生的模样吧?总不能还像小孩一样需要别人来押着你向前走。

就像饿了想吃饭,困了想睡觉一样,有不满时就该说话吐槽,就算观点不一样又如何?总不能活得忍气吞声又麻木不仁吧!

我最怕的不是有意的沉默,而是害怕沉默之后的有意回答却发现再无内容可讲,那才是真正让我觉得悲哀的事情。

与其说我想让你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倒不如说是我希望你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声音,活出自我,成为一个有棱有角的人。

一个敢于表达自己观点有自己想法的人。

就像喜欢我要给我点赞加关注一样,不要犹豫,直接行动就好。

全文完。



向阳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给你的好友或分享朋友圈,公众号转载请简信作者本人获得授权。

推荐阅读:

你的品味低不是没有原因的

最好的爱情或许是 想你都是愉悦的

是谁要杀了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012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28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653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8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7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9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96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4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94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02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6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40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8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73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36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