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算是一篇回忆笔记。。
这一天的薛老师主要讲了目标、计划和反馈的一些工具,也是非常实用的工具。薛老师与其他老师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讲课没有PPT,有时候是在题板上写上几笔,有时候只是单纯地同我们描述。
关于目标管理,老师提出了几种工具,首先KPI-关键过程指标,是从上到下分解而来,好处是清晰明确,但存在一定缺点,它是以个体为单位来达成的。然后OKR-目标关键结果,是上下协商一致的,公开透明的,一般管理周期较短,月度,季度或半年,以行动和活动为导向。这种方法看起来略优于KPI,没有那么注重结果,而且验收周期较短。之后还有一个BSC-平衡积分卡,是以客户、财务、运营、人员四方面来考量,就更加扩大了验收成果的维度。
通过KPI,可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IDP,一般指的是软能力,从而可以制定个人成长KPI。
个人发展计划,可以多给某人增加练习体验的机会,之后进行反思,一般是观察,辅导,引导,再总结经验方法,向老师咨询工具,再应用于实践,检验成果,最后进入下一个练习体验,如此形成经验学习圈。
在制定行动方案时,可以使用RACI原则:
R:responsible,即负责执行任务的角色,他具体负责操控项目、解决问题。
A:accountable,即对任务负全责的角色,只有他同意或签署之后,项目才能得以进行。
C:consulted,拥有完成项目所需的信息或能力的人员。
I:informed,即拥有特权、应及时被通知结果的人员,却不必向他咨询、征求意见。
一般情况下,A是R的上级,有且仅有一个A,C和I可以有多个。
今天对于个人提升最大的是在讲到如何向某人给予反馈时,我和黄老师提出的一个实验室案例被挑选为典型案例,在课堂上进行了公开讨论,我和黄老师还模拟了一下当时的场景,在薛老师的指导下,我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在向别人表达自己对其想法时,不能使用“你”语言,而且要少用为什么,前者听起来像是批评,后者听起来像是在质问,这些都会让人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同时,在简述时,要讲事实,而不是表达出来自己主观感受。这个被称为I.D.E.A模型。
下午下课之后,我们进行了小欧跑跑的第二次获得,这次的活动是定向,我们组的沈鹏程是定向的高手。在这一个活动中,我想他学到了很多,首先,我们是最后一个离开操场的,但是我们并不是最后一个找到第一个点的,之所以接到迟迟没有出发,是因为他一直在跟我们强调,一定要有目标再出发,不然就是浪费时间和体力,其实这和工作中也是一样的,如果你的方向根本就错了,再努力都没有用,都不可能完成目标。虽然我们经历了略显“不公”的工作人员待遇和略微“狡猾”的对手,我们第二个完成了所有任务,在最后我们没有及时去终点,而是想着伺机报仇,因此又失去一枚笑脸,减少了五分钟,最后只得到了第三名。游戏终究是游戏,该不公不公,该狡猾时也需要狡猾。这个社会没有那么多公平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