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愈心理咨询专注您的心理健康,为所有的情绪提供一个温暖安放处,让您从心遇见自己。
面对孩子的“破坏”你会怎样呢?
生气、呵斥孩子再也不许拆东西,还是帮孩子一起完成他的“杰作”?
知愈心理幼教专家提醒家长,千万不要粗暴的干涉孩子的探索欲。
01
洗手的时候,会把牙刷牙膏扔进水池;
吃饭的时候,“故意”把勺子扔在地上;
悄悄溜进厨房,拿起鸡蛋就往地上砸,弄得一地狼藉;
不管什么东西,只要经了熊孩子的手,都难以幸免。
怎么办?买吧!
孩子一次次破坏掉的东西,家长又一次次的买回补齐,同时附赠一堆不咸不淡的警告和不痛不痒的威胁.
然而这种做法并没有什么用处,有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这种手欠行为火冒十丈,认为孩子就是故意,成心,搞事情。
孩子的这些行为在父母看来,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搞破坏。
总有父母诉苦:“现在我们家孩子才三四岁,已经变成‘小魔王’了。”
你之所以这么认为,多半是因为你们没有弄清楚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02
好奇是促使宝宝探索世界的第一动力,他们的行为准则上大概只有两句话:“那是什么?”“我饿了。”
前者让他们了解世界,后者为了解世界提供动力。
但往往在探索的过程当中会不小心造成额外损失,我家大宝每每好奇心上来的时候,不是打翻了他爸的电脑就是弄坏我的口红。
一回两回我还能笑着面对,保持表面的和蔼母亲形象,但是次数多了我的小钱包以及暴脾气就不允许我保持这样的耐心了。
趁早将贵重物品收拾起来,陪着孩子探索世界才是上策。
小孩子天生模仿力强,看到大人做什么就想自己也尝试着做,但是孩子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
孩子们想要像爸爸那样能够取到高处的物品,又想像妈妈那样娴熟地扫地拖地。
但事实情况是够不到高处的物品,反而打翻了其他东西;想要拖地反而弄得房间都是水。
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破坏行为是再正常不过的,家长不必要为此焦头烂额,需要做的是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03
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养成积极的习惯?
对于经常破坏的行为,家长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让孩子处于比较理智的状态,孩子也会慢慢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
1.帮助孩子认识物品所有权
孩子在破坏物品的时候,通常意识不到物品的重要性。
也不清楚自己破坏的后果,因此要及时给孩子强调物品所属者的重要性。
在引导的过程中,一定要耐心。
要温和的让孩子意识到物品不是属于孩子自己的,没有权利去改变或者损坏它。
如果物品被破坏,就需要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而这些代价,是需要自己承担的。
从小就让孩子意识到物权的重要性,对于日后与人交往也是很有益的,并且在破坏物品后,要对其进行一些惩罚。
2.学会承担责任
通常孩子在外面做错事后,家长会主动替孩子道歉,可能还会当着孩子的面说一句“他还小,不懂事”。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做法,因为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才是家长首要做的。
当家长替孩子道歉的话,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所有的错都可以让他人代替承担。
勇于承担责任是很重要的一堂课,在这之后,还要让孩子懂得及时弥补错误。
3.与孩子沟通
近年来家长的工作节奏可能都比较快,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缺乏关注。
不少孩子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缺少了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就想要开始破坏。
因此家长只有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能进入到他的内心。
孩子的破坏行为有可能是迫于学校的压力、或者朋友之间的问题,或者是家庭关系,与孩子多沟通才能更清楚他们的内心想法。
其实,家长不需要为了孩子的破坏行为而大动肝火。
教育孩子的过程没有一帆风顺的,在这个阶段,家长既是引导者,也是学习者。
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拆开自己比较喜欢的东西是动手能力强的表现。
因为拆东西是孩子对外界的探索,也是认识新事物的一种有效方式。
探索过程中能激发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兴趣,也能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
所以,像孩子搞破坏,我们不应该去阻止。
毕竟他还只是个孩子,而孩子的小脑袋里总会有无限个问题。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继续,让孩子不断有问号,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做出解答,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孩子更多的问题出来。
问题多的孩子,往往都是最聪明的孩子!
知愈心理咨询专注您的心理健康,为所有的情绪提供一个温暖安放处,让您从心遇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