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99年冬天,邻居家的楼上与小伙伴一起津津有味地看着黑白电视里播放的《猫和老鼠》,画面经常一闪一闪的,信号极其不稳定,但却丝毫不影响孩子们观看。
在一旁的大人们念叨着“等咱家有钱了,换一台彩色电视给你们看个够好不好!”
孩子们不理解彩色电视是什么概念,只知道应该会比黑白电视好看。
“叮~当~叮~当”
远处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声音由远及近,渐渐盖住了电视里的声音,小伙伴们都不知晓是什么事情,只感觉很热闹的样子,来不及多想便被这热闹的情形吸引住了,小跑着下楼。
02
楼下早已站满了人:有摆摊做生意的大人,也有正在玩游戏的小伙伴,也有抱着小孩在街上闲逛的爷爷奶奶们。
但他们听到敲锣打鼓声都停下手中的事情,都吵着声音方向看去,还有的耐不住好奇的性子,迫不及待往前跑。
“那是什么事情?”,我好奇地询问邻家华姐姐,
“听说是什么少林寺来我们镇上表演功夫呢,现在是巡街做宣传。”
听到少林寺,那年5岁的我兴奋了起来,一听到马戏团,健步如飞的我直接扭转头回到家拖着爸爸来看,
“别急别急,现在只是宣传买票,还没到正式表演呢!”与我那兴奋的模样不同,爸爸显得比较冷静,慢悠悠地跟着我挤进围观的人群中。
过不久,那一伙人走来了,一个吹唢呐的,一个敲锣的,一个打鼓的,行走在最前面,列队里都是穿着功夫服,剃着光头的和尚师傅,很威风的样子。
“今晚8点,今晚8点,在市场前表演,欢迎大家光临。”
队伍里卖票的人正扯着嗓子宣传,还有一两个人向着围观的人群发宣传单,人群里发出欢呼声,我很快就被热情的邻居“甩”在了围观群众的后面,
我的视线只能看到窜动的人群,功夫师傅们在我面前一闪而过,
“爸爸,爸爸,我想看”,爸爸强有力的双手一提,就把我架在了自己的肩膀上,以便让她看得更清楚点。
03
晚上八点,爸爸牵着我,还拿着两张票准时出现在市场前面的空地上,镇上没有舞台,没有小剧场,最繁华的地段就只有市场周边,
于是,他们就在市场前的空地上搭了个帐篷,帐篷前站着一个高高大大的叔叔,一凑近,原来是检票的工作人员。
爸爸牵着我在队伍里排着,轮到我们检票了,只见那个高大的叔叔手拿着用旧了的卡带,接过爸爸手中的票在卡带的帮助下,撕开一个小口子,这就是检票了。
帐篷里一股热气笼罩着,明明是腊月的天气,却给人一种热气沸腾的感觉,
因为来得早,人不多,爸爸便带着菲菲走到了前列,可以近距离地看到少林寺师傅们的功夫,
随着观众们的入场,表演开始了。
只见一个光头师傅在胸口上方,喉咙下方顶着一根长长直直的“水管”,那水管是银色的,跟家里的水龙头的颜色差不多,
“这是钢管”,爸爸轻声答道,“女儿,精彩的部分要来了哟。”
我眼睛直勾勾地看着那光头师傅用喉咙顶着那跟钢管,并高吼一声,几秒钟的时间,那跟管子居然就变歪了!
“哇”,我忍不住鼓起掌来,由于那个师傅离我很近,我能够仔细地看到随着那跟管子由直变歪的同时,有股白雾雾的气息正从师傅那光着膀子的身上散发出来,
“怎么那么神奇?”我心里念叨着,这就是小伙伴所说的“仙气”吗?
少林寺功夫表演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爸爸问我今晚的功夫好不好看,我回答说很棒。在众多表演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压钢管的师傅,这个记忆一直持续到现在,都不曾忘记。
04
1999年,那年我五岁,在那个电脑手机还未普及的年代,我印象中的人们过得很快乐,街道上行人很多,车很少,家里的门很少关着,邻居家的门也是时刻开着,随时欢迎我们串门。
那时候的快乐似乎很简单,接受到的信息比现在少,但是快乐却一点也没有少。
在小镇上的人们似乎也很团结友好,每家每户的人们都相识,我们小孩子的玩伴也很多,好几个人整天大街小巷的跑也没有大人在后面跟着,总是晚到天黑听到妈妈的叫唤才嘟着嘴回家,不一会儿,几个小伙伴又各自捧着饭碗出来一边吃饭一边闹着。
镇上基础设施虽不完善,但是也经常能看到马戏团、少林寺、电影院下乡来给我们演出,这就觉得很满足了!
那时候的时光很慢,快乐也很简单。
1999年的你快乐是什么样的?欢迎在评论区与我分享你的快乐!
(声明:本文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