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养成良好习惯
一、突破舒适区
✅与其犹豫不决,不如直接去做。
三个区
舒适区:如同结冰的水,处于舒适区时,很少会发生变化。
挑战区:也叫拉伸区,训练区,如同流动的水,是最佳不适区。
改变就发生在挑战区。我们要走出舒适区,进入挑战区,通过行动把挑战区变成舒适区,一步步扩大舒适圈。
恐慌区:如同沸腾的水,直接进入恐慌区会造成恐惧和压力,是不健康的。
二、将更多自律性转向例行公事
例行公事:建立例行公事需要定义精确的行为,并在特定的时间执行它们,以深深扎根的价值观为动力,如:早上的刷牙。 比如:早晨瑜伽和跑步,每周两次约会,三小时不查邮件的例行公事。
原理:人的自律有限。我们要先塑造习惯,让习惯反过来塑造我们。
tip1:每三十天不要建立多于两个例行公事,因为建立两个已经消耗大量自律。
tip2:适当的休息对创造性有积极作用。
三、认知重建也是改变的方法
消极认知:把机遇视为威胁,被动接受
积极认知:把机遇视为挑战和机会,主动创造
第12课:写日记是一个好习惯
1,实验记录
连续四天,每人每天拿出15分钟时间来写日记,记下人生中最难过,最痛苦的经历,最好是从没向别人讲过的经历。
实验的结果是,被实验者短期内焦虑明显升高,过了第四天,焦虑水平大幅降低到最初水平之下,并保持稳定,心理和身体免疫系统明显增强。
2,写日记能缓解焦虑。
消极的情感和积极的情感都来自同一个通道,如果我们抑制痛苦,积极情感的通道也会受阻。而且,当我们抑制消极情感时,不但痛苦不能得到抑制,相反还会强化痛苦。
通过日记记录快乐的事,同样达到了降低焦虑水平的作用。
写痛苦的事情,不需要做分析,只需要重现以释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