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阅读,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太苟且的人”。当前,随着全民阅读的持续推进,人们开始重拾书本、走进书海。在新形势下,“让阅读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全民阅读工作的新关键。这意味着要让阅读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存在,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组成。因为就像只有吃饭穿衣才能维持生存那样,只有阅读才能开阔眼界、启迪智慧、滋养心灵,也只有阅读才能涵养正气、传承文化、促进文明。
阅读不仅能为我们拓宽生活世界、丰富情感体验,还能带来智慧的启迪、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首先,阅读能突破时间、地域等各种因素局限,让我们看到书中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带着我们坐地遨游海陆山川、联通过去现在未来,拓宽我们的生活世界。同时,通过阅读,我们能体验到不同的情感。读“书”,也是在“读”书中喜怒哀乐、恩怨情仇。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增强同理心,让我们的人格更“丰满”。此外,阅读让我们见识到的最广最大的世界、至真至纯的情感,从中我们能获得智慧的启迪、精神的滋养以及更高大的格局。
阅读是提高公民素质、引领社会风气的有力手段,更是国家和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阅读能让我们了解到书中的人类知识、智慧和文化,是消灭无知、贫穷和绝望的武器。如果所有国民都热爱阅读、享受阅读,那么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必将得到提升,从而社会风气也必将得以好转。从更深层次来看,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生长需要阅读来灌溉,一个民族社会文明的传承需要阅读来助推。
一方面,政府要做好政策引导,完善阅读立法,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合作。“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现有阅读立法,出台配套制度保障其落实。同时,还需要各地全民阅读办、公共图书馆等要主动寻求与实体书店、民间阅读组织等的合作,创新阅读推广方式。
另一方面,社会力量要积极参与阅读推广,优化阅读空间,打造精品内容,提供多种阅读方式。公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也需社会力量的辅助。书店、公益组织、阅读爱好者等要进一步打造生活化阅读空间,让阅读渗透进商场、茶馆等生活化场景;并且要不断推送图书精品,结合新技术新平台创新阅读方式,实现阅读到“悦读”的转变。
不管阅读空间和阅读形式怎么变化,“阅读”本身不会变。只有我们意识到阅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习惯阅读、热爱阅读、享受阅读,我们的精神世界才会丰满,社会风气才会向善,民族文化才会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