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信中看到高中同学的朋友圈提及简书,出于好奇下载了此APP,希望能借此软件作为自己日记之所吧。
本想用多年好友来形容我们的同学关系,但是想想自从高中毕业就很少联系,特别是我们来自大西北,又漂泊在不同的地方,工作不同圈子不通,当年的情谊慢慢就淡了。就连高中时的为数不多的基友也变成了无基之谈。也许当年单身多有无聊之时,还能通个电话吹吹水,现在都拖家带口,连礼节性的问候也都变得少起来。我们的圈子就局限在了我们的工作场所和家庭。
说到简书,今天姑且不说家庭,因为家庭多半是在给儿子读他的书,与我的书无多大关联。我的读书时间几乎都是在办公室。有人可能会说上班时读书是在浪费老板的资源吧。诚然,做一个打工仔只能是工作愈发的努力,老板才能越来越有钱。只是我从去年重新跳槽回老东家,我买了不少书,拿与身边的同事分享,半年过去了,读完两本书的寥寥几人。所以看起来简书简书,简单到没有书了。
昨天例行周会,我再次向同事们提及了我的建议,读书和工作从一开始不能太过于功利心。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想迅速的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发现读书并不是一个很快捷的办法,所以不喜欢读书。那么只有在无功利心的时候才能读进去书。要想成为一个有肌肉的人,健身教练一定是让你多吃(对于已经成为胖子的我除外),然后多练,才能让肌肉塑形。那么读书获取知识之道也相似。先放空自己,多去汲取书中的能量,不管是否适合你自己,然后通过大脑的锤炼,排出不适用于自己的那些部分,所以有的书水份显得多有些书显得扎实。
996ICU我肯定不支持,但是加班既然成为了周围工作伙伴的一种常态,那么我也不能表现的过于消极,所以我建议伙伴们能在加班时间多读读书。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知识,寻找良知而已。当然这句话不是我说的,产自王阳明。
最近读的书目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当属《王阳明知行合一》,一场人生的寻,寻的是自己的良知。做事的种种都是为了良知。良知是为了家庭,为了周围的伙伴。让他们幸福快乐,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其次是《曾国藩家书》和《挺经》,入世之道为人之道,不过就是入局而已,入到别人的剧中请别人入到自己的剧中。其余书目多有繁杂,待之后再一一赘述。简而言之,坚持读书让我还能保持思考,而不至于陷入尘世中日复一日的单调和乏味中。生活和工作才能找到新的突破口。只是自己也时常怠倦,如果能有些许分享,也恰能作为自我检查,是否完成了每月至少一本书的任务。
今日就先纪录到这里,毕竟是简书,需要简简单单,慢慢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