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夏天好像特别得短,不下雨之后没几天,就入秋了。但最热的那几日,好像也是天空最美的那几日,好像都与一群人有关,好像也都与一幢幢不开口但却一直在娓娓诉说故事的老建筑有关。
导览重启,是惊喜和兴奋的
疫情对生活的影响其实还是挺大的。原本初春就应该开始的导览活动,然而就这么一直等一直等。直到7月末,一群“好久不见,甚是想念”的人儿重聚了。这次聚会的目标特别具体一致:赶紧把老建筑导览志愿活动恢复起来。大家似乎都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那种渴望了。
恢复团队架构,重新熟悉线路,把月度志愿导览排班弄好后,武汉城市文化与历史建筑导览活动2020年的首场活动8月2日就迅速开走了。那天,武汉发了高温橙色警报,预报气温36度,即使是傍晚时分的气温也不低。热辣辣的天气,却让首场活动也格外热情。导览结束后,看到志愿小伙伴发来的导览感受,真是让人觉得内心充盈满满。
志愿者:黎黎
虽然过了这么久,但感觉还是和以前一样。一开始我们叮嘱要保持安全距离,但是后来就还是会站在一起分享我们不知道的故事。合照的时候闹了个笑话,我想了想合照应该有个人喊123吧,我就喊了,喊完发现大家都戴着口罩。这种奇妙的感觉就如同“在外面漂泊好久回到家,妈妈的番茄炒蛋还是我最喜欢的那个味道”。很亲切,很暖心。
导览重启,是对当下的感恩和珍惜
魔幻的上半年,武汉经历的惊慌、悲痛、愤怒,实在超出了言语的表达。身处其中的人最有发言权,但大家都不愿意再回忆再谈论。因为“回忆太疼”了。虽然不说,但不代表忘记了。城市重启后,这座城的每个人都在尽最大的努力,重建家园和生活。大家开始关注城市每天的变化,学着表达感恩,学着把握现在。随着城市一步步恢复,更多的笑脸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真的,这里的一切都变得更好了。
志愿者:tesngchukwan
大家的热情让我一瞬间恍惚了一下,现实的炎夏与才过去的那个残酷冬天,仿佛并在眼前。看着这条路从熙熙攘攘,到空无一人,再回到热热闹闹,有点感触。
这次我们导览的队伍很壮大,路上还有些随机加入的人们,可能又匆匆的走了,但至少他们对每天路过的这栋建筑多了一点了解。
志愿者:Yafinn
今天走的是线路三,沿着中山大道从美术馆到六渡桥。白天骄阳似火,原以为5点太阳西晒比较大,没想到一路都有路荫,带的帽子都没用上;晚些时候天空的云朵一朵大过一朵,在太阳的强烈照射下上演了一出火烧积雨云的景象,甚是美丽壮观。
今天,小柒讲的是开头的几个银行建筑,重点讲了汉协盛营造厂的前世今生以及这些银行建筑整体风格,讲解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小茗同学讲的是中段的几个老字号、水塔和永康里,她的讲述仿佛再现了当时民族资本家创业背后的艰辛和惊心动魄的场景,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不时还有听众询问和补充;最后一段由我讲述,民众乐园的辉煌与衰败、南洋兄弟的业务拓展与爱国情怀、东来顺的“一鸭四吃”飘香四方,老万城得酸梅汤,总之这里属于当时华界“吃喝玩乐、买买买”的中心场所。
经过年初的疫情,虽然讲解的还是这些老建筑,但是我们似乎都更加珍惜这样的日子了,按疫情防控的要求,要组织这样的一次活动可能要花比以前更多的功夫。这些老建筑是时间的见证者,见证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岁月变迁和人事更替,你方唱罢我登场,变的是形式和内容,不变的是精神和内涵,一个城市的记忆应当被更多的人了解,这也是我们组织和参与这个活动的初心,我想我们必定能从了解过去中更好地珍惜当下和把握未来。
导览重启,触碰城市的过往,是为了更好地爱它的现在和将来
导览是我们与这座城市对话的一种方式。生活会继续向前,但理解生活或许需要时常去看看曾经。一路狂奔后,或许扭头看一下,才能真正获得相信和力量更好地走向下一站。
时光的导览 拾光的奇遇” - 志愿者:5
* “穿越”的奇遇:巷子深处的汉润里17号
之前从未导览过线路二,虽参加过一次别人的讲解,但也只是草草走过。所以,于自己而言,并无感受到此处与他处有什么大的不同。但在此次准备讲解资料的过程中,汉润里的几个门牌却激起了我那颗“资深”的“民间野史八卦心”。“汉润里17号”便是诸多特别门牌中尤其特别的一个。资料上说,这是一个供电局电费单户主名还叫“长源钱庄”的地方。透过不多的资料,我似乎穿越到了民国时那个人来人往、生意兴隆的地方,那一刻,我甚至有点想让导览的日子快一点到来,好让我早点过去近距离感知这个神奇的地方。
在讲解中,我试探性问听众是否想去找找17号,看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征求意见后,“达成共识”,我们共同走向巷子深处-----奇妙的“汉润里17号”。
* 惊艳的“时光”:坐在门口写日记的“美人奶奶”
汉润里17号是巷子靠近顶头方向的第2栋,远远便看到一位老人坐在竹凳上、趴在椅子上。再走近后一看,她原来是在一本厚厚的大台历的背面记日记呢!不知道是被老人的精神打动,还是因为自己也有在日历上写写画画的习惯,顿时竟又多了几分亲切感。
尖尖的下巴、温柔的眼睛、细长的手……我竟觉得这个90多岁的老奶奶是我当天见过最美的人,一个能解释什么是“美人在骨不在皮”的人。她穿着白底的黑碎花衫静静地坐在汉润里17号的门前,认真地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就像一束惊艳的光。
* “拾光”的恩赐:向阳而生,岁月从不败美人
接着,听众和老人聊起了天。老人90多岁、有5个孩子,她向听众翻日记过程中,我在旁边看到几句,正好有一句是记录小辈们对她的孝顺和她不在汉润里住时对汉润里的想念(一个听众想拍她的日记,但她说“这都是些私事,不好拍”拒绝了)。忍不住,偷偷给听众和她拍了合影;忍不住,把老奶奶的灿烂笑容收藏在了手机相册里。她说,她要看一下照片,然后拉着听众兴奋地说“拍得好好!蛮亲切,人也笑得好看!”那神情像个单纯可爱的小孩子一样。
我猜想,这位老奶奶年轻时应该会很传奇吧?我猜想,这位老奶奶曾经也是很多男孩子们求之不得的梦想吧?我猜想,老奶奶和长源钱庄一定有个美丽的情缘吧?是的,我肯定这个老奶奶的背后一定有个很美的故事,一个能拍成电影电视剧的故事,可我个人竟不希望再有外人去打扰她,去破坏那娴静柔软的画面。
临走时,她扬着手可爱地跟我说:“再见,小朋友!”我心里偷偷地对她说:“岁月从不败美人,真美,且真棒!”美人在骨,也在那永远可爱的向阳而生。
匆匆在手机上打了这些字,简单记录2020年8月30日的导览。时光,是拾光。谢谢你,陌生的老奶奶,真实、有力、温暖;谢谢你,武汉的老奶奶,为我的今天注满能量;谢谢你,寻找途中偶遇的九十岁老奶奶,让我再一次看到了真实生活该有的有趣模样。这应该是参加导览以来最特别的一次导览、最奇特的一次导览、最美妙的一次导览。
2020年第一个月的导览就这样打了个包,存放进了记忆里。除了导览活动以外,新一年志愿团队的工作,还有很多已经开始,或者即将开始。
加入志愿团队1年多以来,学建筑、听故事已经让我收获很大了,但更大的感受来自于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团队的信念和坚持、伙伴间的关心和支持。城市的温度其实就是来自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哪怕小小的“发光体”。就这么一直走下去,讲下去,像树一样把根扎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