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的教学,“以生为本”这个词并不陌生,它充斥在各种讲坛讲座中,就这简单的四个字,实行起来并不容易,到底该怎么做?王博的“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是快”,三个词语令我豁然开然,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的生成来促成课堂,教师课前做好精心编排,一开始我们可能是摸着石头走路,需要细心更需要耐心,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以前我们备课的时候总有一个环节,就是要做好预设,所以我们进去了一个误区,在课件的制作中往往就会把这些预设放上去,而实际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有了这些东西课堂的进行很痛苦,因为一直想引导着学生往老师想要的答案靠,而往往学生会有许多不一样的想法,与预设不符,老师多费时间苦苦引导,课堂时间浪费,效果也极差,所以现在我的课堂上就是拿着手机穿梭于学生之间,随时将学生的生成拍照投屏,这样一来,课堂不那么痛苦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了。那预设到底预设着什么呢,这还需要好好探索。
王博所描述的学生中心课堂中,教师必须刻意减少讲述时间,从课堂的讲述者转型成为一名教练,拟订学习目标,指导学习方法,过程中只要从旁观察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指出他们的错误,提示可以精进之处。显而易见,这样的课堂是以学生为唯一主角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培育了素养。
在我的课堂实践中我发现“抢权”永远是那些我们口中的好学生,他们经常能够说出老师们想要的答案,如此一来就造成了全班都会了的假象,其实这是不利于大部分孩子课堂知识掌握的,毕竟中等生其实占大多数,所以正如王博所说“促进每一个人都思考教师的问题才是目的”。虽然随机挑人十分具有不确定性,但这其实更能使所有孩子紧张起来,每个孩子都能有意识的参与进来,就算挑到了特别的孩子也不更换,不是为了给孩子难堪而且老师在那之前给了支架,学生可以在同组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当然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太一样,也是要因材施教。
我们一直说基于学生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到底何为?同侪教学法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毕竟教师的水平和学识高于学生,很多时候没办法和学生同在一个高度看待问题,而学生之间就不同了,虽然依然有着不同的能力水平,但学生在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后,再向其他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这样会让其他学生更好理解,同时他也需要听取对方的想法,达成同伴之间的彼此教学。“同侪教学法判定树”十分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运用同侪教学法,每一个步骤都要符合学生主体的需求,这其实也是反馈器真正起到作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