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的行为造就了我们。因此,卓越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亚里士多德
首先要记住,改变习惯是一项技能,就和弹钢琴一样。没有教学和练习,你不可能学会弹钢琴。同样,没有教学和练习就想有改变习惯的能力,也是不切实际的
更多时候,尝试改变习惯而不得,是由于策略不当,不了解习惯运作的规律,而非意志力薄弱。
过去几年,我成功地培养了很多好习惯—吃素食、不看电视、早起、每天锻炼、不吃垃圾食品、少上网、多读书、改变思维方式—这些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开始培养一个习惯的最初一个月。如果你想养成一个永久性的习惯,那么最初的一个月会花费你在整个过程中所需能量的99%。如果你成功度过第一个月,这个新习惯就会成为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射,你无须再费力坚持,只需花一点精力处理一些实际操作时的小变化即可。
通常来讲,一个人成功改变习惯,只是因为他在开始之前做足了准备工作,即使往往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这一点。
30天计划”大概是改变习惯过程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核心了。简而言之,“30天计划”就是按照自己所定下的指导原则,连续30天坚持某个习惯,不能有任何例外。
据我观察,缺乏自律几乎从来都不是“30天计划”执行失败的因素,反倒是下面这些常见的原因,更容易让你在坚持了一两周之后放弃:
• 失去兴趣
• 忘记执行
• 指导方针不明确
• 对阻碍因素估计不足
如果是,那么每天锻炼多久?具体做什么运动?每天什么时间去做运动?如果你只是在脑子里随便想想,这些实际事项是很难安排妥当的;写下来,这些问题便都可以得到清楚的解答。
行动过程中的安排协调是最棘手的,因为你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在我看来,想要避免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成功改变习惯,你在制订计划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 简洁性
• 灵活性
• 突发事件
一次“30天计划”最好只坚持一个习惯。超过一个习惯,你很可能哪个都坚持不到最后。
多数“30天计划”大致经历五个阶段:全速起跑期、疲惫放缓期、过渡期、颠簸期和稳定期。在前几个阶段,你最需要的是调动自己的动力和自制力克服阻力;在后几个阶段,你更需要记住去执行计划,并且避免突发变故打乱自己的进程。
第一个进阶技巧叫作“触发点”,即启动你某个行为习惯的信号,你需要找到这个信号,并且强化它,使你的习惯更容易坚持。不过在此之前,你需要先充分了解某个行为习惯从开始到结束的运行过程。
比如健身,该用什么作为“信号”呢?幸运的话,你可以找到很多外界刺激作为健身的“信号”,比如一天的某个特定时间,工作之前/之后,或起床之后。但要是无法找到这样一个外界刺激作为固定的健身“信号”呢?那就只能靠内在驱动力了,也就是想去健身房的一股冲动。
第二个进阶方法是“替换理论”。替换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一个人不可能摆脱坏习惯,因为习惯不可能被消灭,只能被其他习惯替代。
你还可以把阅读当作替换习惯,一想吃零食了,就去读书。
替换理论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降低改变的难度。创造某个特定的替换习惯,可以让戒除陋习的最初30天变得没那么难熬。
(2)强化某个替代习惯。遵从替代理论可以在戒除陋习的同时强化和坚持另一个替代的习惯,而不是很多松散、易变的习惯,反过来也可以使陋习戒除得比较彻底。
(3)平衡内在需求。从生活中根除某个习惯有时会打破内在需求的平衡。运用替代理论可以降低这种风险。
在戒除一项陋习的时候,你的大脑通常会问一个问题:“那现在要做什么?”不吃垃圾食品了,不看电视了,不做某项无益的事情了,你却不知道该做什么了。这时,想出一个策略专门去替代那件不能做的事,可以使你的过渡期变得容易许多。
改变后的习惯应当使生活更美好,而不是更艰难。如果30天之后,某个习惯仍让你感到无法适应,那么你需要考虑重新规划生活。
而替换理论就是教你培养一个替换习惯,代替之前的习惯,满足同等的需求。如果吃垃圾食品可以满足你的口腹之欲,让你填饱肚子,填补空虚,那么替换习惯也应该给你同等的满足感。你可以开始自己烹饪健康又美味的食物,或者做一些除了吃以外的有趣的事来消遣时光。
寻找不同的策略代替看电视来满足这些需求。我喜欢画画,所以我用画画替代看电视满足自己对娱乐的需求;冥想和散步可以更好地满足我对休息的需求;至于社交需求,我加入了国际演讲会,真正地与人沟通、交流。
另一个技巧是保持习惯的一致性。这和“触发点”的道理类似,但目的是使你的习惯更加整齐划一。比如,比起在不同的地方健身,做不同类型的运动,更好的选择是每天在同一时间,同一个健身房,坚持进行同一项运动。
如果你觉得自己连最初的几步都无法完成,那该怎么办?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想要进行重大改变的时候。这时,你自身的动力和自制力不足以解决问题。对于此类情况,你有两种选择:将习惯拆解,或者借助外力。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习惯能为你带来奖励和享受,那么你更可能会坚持这个习惯;相反,如果一个习惯为你带来的是惩罚和痛苦,那么你不太可能长久坚持它。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培养一个习惯,而从头到尾你的内心对这个习惯都是抵触的,那么你不太可能长期坚持下去。能让你长期坚持的,只能是给你带来快乐的习惯,不可能是使你痛苦的习惯。
真正实现改变只有靠行动。也就是说,想提高自尊,就去做那些提升自身价值感的事情;想更自信,就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想更快乐,就去做让自己感到开心的事。
我所知,要想永久性地改变思维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行为上的改变与强化手段和环境相结合。
有反思才有进步。一味行动而不反思,容易迷失方向。因此,你需要不断记录和反思自己的计划和行动。
收集有效信息
试验期间,你需要花时间测量和收集有效数据。这些数据为你提供直观的信息,以保证你时刻了解自己的试验效果。
坚持写日志
试验期间,把每天的想法、经历记录下来,可以让自己清晰具体地看到试验的进展。有时仅靠记忆,我们无法完全想起一个月前事情发生的具体细节,而日志便为我们提供一个直观剪影,让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回想起试验期间的经历和感受。日记还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和便利,使我们得以更忠实于自己的目标。因此,我建议你不仅在试验期间写日志,也可以把这个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量力而行,一次只改变一个习惯
因为这是他们最惯常的得分方式。任何事都要从最基础开始,技巧永远没有基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