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定位,貌似是一个不难理解的词汇,然而再过去数十年的人生中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加入定位训练营两次课后,这两个字似乎从清晰到模糊然后又逐渐转为清晰。
首先,没有写预习作业,有两个借口,人生需要借口,任何时候,曾不只一次这样认为,因为借口也经历着汹涌澎拜的思考历程。但是这次借口是认真的,定位训练营确实如同伴们所讲,句句干货又句句扎着我这个老年人即将干涸的心。借口之一,懒,我经常毫无羞耻地把这作为一个借口,并将之冠以光明磊落的外衣,我懒我敢承认,你敢吗?然而,这在以往是借口,这次却成为我参加定位训练营发自内心的动机之一,因为在提前课之后,我突然如醍醐灌顶一般认识到,懒惰只是一个表征,或许在我产生这种情况的时候,内心激荡的是对即将要做的事情的犹豫和徘徊,归根结底,定位问题。借口之二,知道定位问题以后,我又迷惑了,我有过很多自己看起来伟大辉煌的理想,我也曾为之而进行过酣畅淋漓的奋斗,然而我从来没想过,我为了什么?我要成为什么?这样的奋斗很迷茫,也很难真正成功,所以每当我提笔感叹时,总是大言不惭的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好了,两个借口,算是先把预习作业补上,但愿在定位训练营里有个新的开始。
既然我定位都不清楚,所以谈误区就有点抬举自己了。但是细想起来,有些类似之处,简单地谈谈自己的思想历程吧。
自己曾经想过做企业高管,做行业专家,于是拼命的基层苦干、专业学习,这些想法看起来算不上清晰地去定位,然而思想历程却被昂sir一语道中,如醍醐灌顶,两个误区归纳的淋漓尽致。
误区之一,僵化定位。一直没有想到怎么概括这种感觉,在定位训练营的第一课就找到了答案。理解我过去的僵化,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思想僵化,就像昂sir在课上讲的那样,总认为定位需要有一定的高度,一定的层次才能配得上自己的豪情壮志和波澜壮阔的人生,然而我们为什么在谈定位的时候想不到路要一步一步走,饭得一口一口吃呢?但凡接受过巩工作洗礼的人,都知道目标有长期中期短期,然而定位又何尝不是?定位太遥远,无法落地,正如课上讲到的资源无法支持,没有资源支持的定位和目标就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 其次,行动僵化,昨天课后仔细想来,很多次目标设定、心潮澎拜也能勉强称之为定位,然而总是“三分钟热度”,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现在自己总结可以称之为行动的僵化,我们姑且把之前的理想和目标称之为定位的化,但是由于对定位的理解不够正确,缺少支持,而导致执行层面无法跟进,行动越来越慢从而彻底见你规划停滞。最后,反应僵化,其实反应僵化是思想和行动僵化联合作用的结果,思想不正确、行动受影响,如果要改变现状必然就需要做出正确的反应,然而,定位不清楚、资源不充分、调整无方向的我,此刻不但无法反应,只能束手就擒,重新来过,难以实现发展和提升。
在没有清晰定位的我看来,这第一课的收获其实绝不少于定位已经逼近一定高度的你们,因为昂sir“僵化”这个词是我从来没在自己身上想过用过的,然而却极其精准地概括了过往思想经历中的问题,因此,在我看来“打破僵化”是我定位历程需要走的第一步,虽然比你们即将进行的历程要漫长,然而,方向对了,何患到不了终点?
误区之二,营销定位。前文谈到,我未曾清晰地进行过定位,然而却也期待给自己贴上某些高大上的标签和光环,有成功有失败,昨天课后对于此的感受其实不在自己过往貌似定位行为的本身,然而深刻的体会有三:首先,标签不是自己贴的,所谓的标签,应该是来源于同行、客户、行业、社会或者其他外部资源的人认可,这样的标签才是真实的、可信的,自己给自己贴标签,容易迷失方向;其次,标签是一个双向的产物。标签不但意味着你被认可的程度及你的可见度,同时也表征着你的行业资源和专业资源,你在这个标签之下能为行业和专业提供什么样的资源,简言之,光环和责任同在。其三,标签意味着专业度,然后专业度越深,方向越窄,变化越少,重新定位的几率越低,这一点来讲,标签不但不是容易贴的,也不是随便贴的,需要一个慎重的思考过程和准确的反复的定位。
以上,算是第一次课后的思想激荡与共鸣。
期待30天的课程,不但是技能和思考的提升,也是一次洗礼和脱胎换骨,更是一次自省和感染力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