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六十八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矣。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浑焉。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咳之。
帛书《老子》甲本复原第12章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也,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字】
歙歙:无所偏执貌。
【校】
无常心:帛书甲本残,乙本作“恒无心”。
以百姓心为心:帛书多一“之”字,句法完整。
得信矣:帛书多“德”残,乙本“德信也”,得,古通“德”。
歙歙:帛书前有“也”字,甲本作“忄翕忄翕”。
浑浑焉:传世本作“浑其心”,帛书无“其”字。
注:帛书甲本作“属”。乙本残。
咳:帛书作“孩”。王弼本无此句。
【注】
圣德。
【译】
圣人一直没有心,把百姓的心当作自己的心。善意的人善待他,不善的人也善待他,是“德善”。诚信的人以诚待他,不诚实的人也以诚待他,是“德信”。圣人在天下无所偏执的样子,为天下混同心。百姓都是圣人的耳目,圣人像对待孩子那样对待百姓。
【解】
注:灌进去。属:属于。无论是百姓都是圣人的耳目,还是百姓都灌入圣人的耳目。指向是形同的,圣人没有自己的心,以百姓的意向为自己的意向。百姓所见所闻,都是圣人的见闻,百姓所思所虑,都是圣人的思虑。
百姓善与不善,圣人均善待之。百姓诚与不诚,圣人皆诚信待之。这是圣人之“德”。
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心,犹言儒家以民意为天意。儒家以天为最高意识形态,天听为民听,天视为民视。追求人人各得其所,社会安定和睦。道家以道为最高意识形态,百姓耳目为圣人耳目,追求不只是人与人的和谐,更是人与万物的和谐。
班门弄斧,欢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