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他手,送筝直上青天,美自有万钧之力。
风筝爷爷对佳晟说:人要坐,心要静,手要稳。
爷爷介绍
2014年,风筝制作技艺被列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项目的立项者便是程迪申。
程迪申,1944年生,杭州市民间工艺大师,杭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杭州市余杭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风筝协会理事。
爷爷拿过十余次全国风筝比赛的金牌,风筝做了三十多年,最擅长做龙风筝。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之时,爷爷足足花了一年的时间专门制作了一条长约200米的巨龙风筝礼献祖国, 这条龙身子有80厘米见宽,重达几十公斤,单龙头就画了三个多月,圆目长须,张口叱咤,尤显龙的雄风。
一般人生活中放飞的风筝都是非常轻巧的,而这200多斤重的巨龙怎么飞上去的在技术上确实是个难题。但这在程老眼里都不是事! 中华巨龙在云中穿梭,活灵活现、威武霸气,央视也进行了转播,还荣获了全国首届和第二届传统风筝制作技艺大赛的一等奖。
遇见爷爷
被这些立体风筝吸引,我停在了爷爷的大师工作坊前,孤陋寡闻的我只放过平面的风筝,哪里见过这立体并中空的风筝,还是龙头的!我去向爷爷求证?这龙头风筝会飞!?
叫
程老”爷爷“是随佳晟(爷爷和风筝的忠实粉丝)叫的,本来我可是叫程老”大叔“的,叫着叫着被墙上的数字吓到,爷爷已经是七十多岁啦。我敬佩爷爷的保养秘籍,这副模样在我们村绝对才不过六十,我们村的七旬老头走路,总像自带颤音的款款小曲。让人祈求大风绕道而行。而爷爷却还没尝到这年老的可怕,扶手椅上背斜靠,二郎腿风流翘,潇潇洒洒自我摇摆,我猜年龄他在笑。
其
实和爷爷聊天,才感到爷爷的亲切。
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个严肃的大师。大概是距离产生距离,远远看着,爷爷眉眼细延,颧骨高展,唇线轻描,有一种鹰扬虎视的气场。踩碎这距离,掀开这气场,才发现这是个愿意和我分享一切的可爱老人。正如佳晟对爷爷的评价:爷爷显得很朴实;做风筝时很安静 ,心无旁骛;待人时很大方 ,对周围的人都很好 ;对风筝极为热爱。
佳
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了不简单的爷爷。
我却接着追问,”你是怎么看出爷爷对风筝的极度热爱的?““就是昨天吧?爷爷在做风筝的时候我叫他叫了三五声,他才理我。他在做风筝的时候是听不到外面的声音的。叫他很难听到。“你简直能想象到佳晟那一脸无奈和苦笑的表情中爷爷的专注。”讲风筝的时候他总是显得特别有精神。“佳晟补充道。
于
是我来听爷爷讲起了风筝。
做风筝要从制作图纸开始,然后设计样稿,画图案,配骨架。配骨架用的毛竹,爷爷一般都亲自上山去砍,爷爷说毛竹要通直,竹节要平,竹节要长,而且立冬以后才能砍,我仿佛看到爷爷傲雪斗寒霜砍毛竹的帅气场面。配好骨架就上绑条,然后就是裱糊,绘画,放风筝。而传统所说的风筝四艺,扎、糊、绘、放。(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其实并没有那么绝对,爷爷和佳晟同时说:“有时要先绘后糊,有时要先糊后绘”。爷爷很开心,佳晟已摸出做风筝的一些门道。
我
好奇爷爷如何和风筝结缘?
“自己小时候就会动手做风筝,工作之后会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做一些比较复杂风筝,一次偶然的机会单位组织去参加全国风筝大赛,当时算是第一次比较用心的去做自己的风筝,没想到获得了第五名,往后的日子里在领导的支持下就开始持续风筝创作了。退休之后几乎所有时间都放在了风筝创作上。”
“原来你之前不是专门做风筝的呀!退休前风筝只是你的业余爱好呀!”
“对呀,我一直很认真地业余着!”
大
师背后的大师总是令人更好奇,
于是我问爷爷背后有没有高人指点?爷爷说他并没有师傅,而且写风筝的书都找不到几本。那爷爷怎么做出这些风筝的?
“爷爷没有师傅,但爷爷会偷师。”
爷爷从他的工作讲起,开始秀自己的偷师天赋。
想
爷爷没上过大学,没读过所谓的理科,可是却设计了多年的联合收割机,而且还组建了自己的工程团队,当时啥都是凭经验,凭空捏造。难得有学习的机会,到人家的工厂参观参观,但是,技艺这东西宝贝得很,人家一谢绝拍照,二谢绝记笔记,爷爷只能靠记忆来偷技艺,把所有结构都记在脑子里,然后回去立马复制和改造。(若怀疑爷爷只进行了复制而没有改造,请看下文!)
同
样,爷爷看到风筝,人家不肯借他摸的,他就跑到一旁瞧瞧,偷偷记下图案,人家肯借他摸的,他就趁机摸清所有细节:风筝的骨架由几根竹子做成,竹子多粗,多长,多厚,多硬,他都已胸有成竹。这真真是一双能看清所有细节的手,回到家中,赶紧画下今天所见风筝的图纸,酝酿着下一个风筝的诞生。
看到这,你可能会鄙视爷爷,觉得这只不过是个凭 记忆偷技艺的老爷爷
不好意思,爷爷可能会让你对自己的判断力感到尴尬
爷
爷是无超越不模仿的爷爷。
“我不仅模仿,还要超越”
就比如这个四肢会动的螃蟹风筝,灵感也是来自西安一位风筝爱好人士。爷爷看到他设计出眼睛会动的动态螃蟹风筝,就想学着做。但是却不想止于此,于是就在摸索中,利用曾经的设计收割机的经验设计出这只所有脚都不安分的螃蟹。
爷爷吹动风筝,我亲眼目睹螃蟹在爬。我感叹,那这就是只会爬又会飞的螃蟹了。我想象着它在空中边爬边飞的景象,再看看其他风筝,还有会飞的蜘蛛,会飞的鲤鱼,会飞的兔子,会飞的老虎。我太激动了:“爷爷,你比安徒生还能干,你让所有动物都飞起来了!”
看着爷爷静静地设计着风筝,我想起有人说过:“记忆力+创造力=社会变革”,我想爷爷的风筝是对这句话的完美诠释,虽然是只风筝,但足以撬动变革的杠杆。
天赋vs刻苦
想着爷爷的偷师本领,我不禁有点小难过:“爷爷,难道有些东西真的是有天赋之分吗?比如你的记忆力?”
爷爷很认真地告诉我并不是,这些事情也靠刻苦。
爷爷为了风筝放弃自己组建的工程团队,放弃了招三两好友搓搓麻将的清闲,把所有时间都扑在制作和设计风筝上。我问爷爷从博物馆回去做些什么呢?爷爷说吃过晚饭,就接着跑到楼上做风筝了。
屏蔽了诱惑,削去了浮躁,越是创新,越需要用忘我的精神去精雕细刻。爷爷尊重时间,享受过程,淬炼了精神,精进了技艺。
爷爷是有多坐得住!
我想这点佳晟最有体会。佳晟已认识爷爷有七八年了。渐渐地他开始和爷爷学做风筝。现在他可以做出这个立体的老鹰风筝了。
我过去时,他正在彩绘鹰的眼睛,却因为骨架的曲折,迟迟不敢下笔,爷爷就教他:“人要坐,心要静,手要稳。”我从这九个字中看到关于匠心的最佳呈现。
我问佳晟爷爷对他最常的叮嘱是什么,佳晟说爷爷常让他细心点,再细心点。
爷爷安静时又有了一种威严,这回看爷爷的威严,有种似曾相识,我突然意识到这种熟悉感来自墙上的风筝,爷爷的风筝能让松散的天空充满张力,爷爷让我们充满张力。爷爷像只安静的鹰,简而无傲,却精进不休。爷爷用风筝来书写穿云破雾的雄心;用眉眼来强调手工艺人所需的“静、严、稳”;用所为来创造出工细精良的手工风筝。
爷爷风筝里的色彩,那是可以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为每个放风筝的人找到自由的快乐拼图,其中传达了手工艺人的赤诚祝愿;
爷爷风筝里的骨架,那是可以填充记忆的奇妙空间,为每个放风筝的人呈现手工的精粹技艺,其中承载了非遗文化的留下请托;
爷爷风筝里的角色,那是可以诉说故事的不朽生命,为每个放风筝的人联结传奇的历史文化,其中刻画了民俗风气的流连萦绕;
爷爷风筝里的创新,那是可以变革历史的涓涓细流,为每个放风筝的人超越智慧的边界地段,其中放飞了新进时代的想象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