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我们发了个练手的小 APP「72 小时」,既分享、又保密的文件分享工具,设想的需求场景至少有:
分享具有版权信息、涉密信息的资源:这个多数和垂直行业有关。比如创业者和风险投资人之间沟通早期商业计划、比如律师和客户之间发合同范本、比如创意行业给雇主提供图片、视频、文案,这些通过 72 小时来传递,对弱势群体更有保障,对强势群体,则更能消除对方的戒心;
分享孩子的照片:用 72 小时发的,往往是最珍贵的。现在太多人在各种社交媒体发孩子的照片,这种「不设防」可能会在某个时候集中爆发,被有心人利用,用 72 小时,一方面满足了晒照片炫耀的心理,另一方面规避了风险,有不错的现实意义。
事实上,72 小时的用户中,图片发着玩的人居多,用于工作的人少。再访谈一些我之前认为可能是「核心用户」的人,反馈是:涉密又要分享的资料没那么多。所以,软件收下了,但是低频使用。
梁宁《在腾讯的第三堂产品课——爆品的秘密》里写:就像给用户端上你精心烹调的牛排,用户吃一口就放下了餐具。你再三思考,与团队讨论是火候问题吗?是调料问题吗?是摆盘装饰问题吗?是服务生的笑容不够甜美吗?是餐具吗?是灯光吗?该从哪点开始优化?在你调动全部资源,开始新一轮产品迭代前,也许应该问自己:「是否用户不饿。」
网上有这个段子,但其实这是真事:多年前的一个情人节,我走在中关村的过街天桥上,迎面过来一中年妇女,笑容可掬地对我说:情人节快乐!我一愣,给了个笑脸,准备走开。她接着说:买张毛片过节吧!
我张口结舌。
瞧这用户场景抓的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