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活中接触过很多妈妈,会当面抱怨自己孩子的不足。
周末带棒仔去公园玩,棒仔在捡石头,玩着正开心时,跑来一个小哥哥,也加入捡石头行列,身后跟着他的妈妈。
她问我,你孩子多大,我回答2岁。她说,那我的比你大3个月。
两个孩子就在一起捡石头,全程棒仔叽叽喳喳,嘴巴没停一下,自言自语,有的时候看向我,我会回应他几句。
棒仔也会主动和小哥哥交流,拿着石头说给你。小哥哥会和棒崽互动,但是全程都没有说过话。
男孩的妈妈对我说,你孩子会说很多话啊,我家这个不太会说话哦,我都急死了。
说完,立马叫自己的儿子开口说话,嘴里还念着,你看,弟弟都会说这么多话。又紧接着问我,棒仔会不会说自己姓什么。
我就问棒仔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妈妈叫什么名字,爸爸叫什么名字。棒仔全部对答如流。
男孩的妈妈听到后,似乎更紧张了,不顾男孩玩的正认真,频繁打断男孩,让男孩说出自己姓什么。
还说,我儿子就是这样,玩起来都不理人的,表现出强烈对他儿子的不满。
我实在是有点看不下去了,我劝说男孩妈妈,孩子玩的认真是好事,不要去打断他。
不会说话也不用急,他现在会说话,只是说的少,平时多跟他沟通,说话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说话的时间有早有晚,这很正常。
02.
棒崽一岁半的时候,带他在商城二楼的游乐区玩。旁边一个很年轻的奶奶,目测也就40多岁,带他孙子来玩。
棒仔很活泼,问我棒仔多大,我说一岁半。她说我这个也一岁半,说完,就把他孙子抱过来跟棒仔比了一下身高。
一对比,矮了不少,奶奶开始说,我孙子是很矮。之后,碰到差不多月龄的孩子,又去比身高,还是偏矮。
奶奶总是在说自己的孙子矮。
似乎很多家长都很喜欢去比孩子的身高。
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当着大家,陌生人的面去揭孩子的短。孩子是聪明的,他可以从你的语气表情上,感受到你当下不满的状态。
也碰到过一些老人家,自家孩子长的高,表现出优越感,字里行间的意思都是我家孩子比你还小,就比你家孩子高这么多了。
通常,我都是微微一笑,我可以理解他们心中的欢喜,看到自家孩子比同龄人高,谁会不高兴呢。
但是,你高兴你的,我不会说有关棒仔身高一个不好的字,即使棒仔离那些孩子的身高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根本没有可比性,孩子的身体素质,健康情况,生长发育都各不同,各有各自的成长轨迹。
不要让孩子成为大人们日常谈资里的牺牲品。
如果孩子的身高与很多同龄孩子有差距,或是说话普遍落后于同龄孩子,那也是家长要重视,尽快去医院检查,而不是在众人面前抱怨,数落自家孩子的问题。
03.
《妈妈是超人2》第一期时,胡可带着2岁半的小鱼儿去体检,测量身高是93CM,当时医生问胡可,对孩子期望身高是多少。
胡可满怀期待的说:一米八。
医生说按照小鱼儿现在的身高标准,预测只能长到172.7CM。
胡可的心情瞬间就跌到谷底了,有点不敢相信,自己和沙溢的身高都还算不错,无法想象小鱼儿的身高怎么会这么矮。
胡可连忙问补救办法。在此后的时间里,胡可更加注重小鱼儿的营养均衡,补钙,多运动,培养按时睡觉的好习惯,并且定期去医院体检,观测身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6月份那期节目中,小鱼儿已经长到100CM,胡可根据身高预测表推测,小鱼儿成年后的身高是183.9CM。
04.
孩子出现了问题,第一时间应该家长是反思养育过程中,是否有不妥,是否哪个过程出了错需要调整。
而不是把责任都归结到孩子自身上,孩子是无辜的。
养育孩子是个漫长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小插曲,这都很正常,没有哪个家长能随时随地都把孩子照顾的完好,不出错。
及时找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及时补救就好。
无论是身高,语言能力,认字能力等各方面,只要孩子是在正常范围内,即使落后于同龄孩子也无需太过紧张。
每个孩子成长有快有慢,不要让这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成为你们对比孩子的理由。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