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你家大米了?”
过年宅家胖三斤,又赶上今年的特殊情况,想必各位胖了三斤不止。待到出门有人吐槽你胖,“吃你家大米”这种经典的回怼往往是我们最先能够想到的。可为什么这句话这么有杀伤力,能然靓仔语塞、美女落泪呢?
我试图考量了一下这其中的逻辑。
“我吃你家大米了?”其实是一个反问加省略句,虽然没有说“难道”二字,但是从语气中我们可以知道,显然是没有吃大米。所以这句话的全部可以写成——
命题1:如果我没吃你家大米,那么你就不能说我胖。
命题1中有有两个否定词“不”,我们可以把它转换为其逆否命题——
命题2:如果我吃了你家大米,那么你就可以说我胖。
逆否命题为真则原命题为真,那么命题2是真命题么?那要是真的话所有人都去别人家吃大米来争夺话语权了。
当然日常对话并没有像数学一样对每个概念进行严格的定义,以上的分析纯属是娱乐。我也试着分析一下含糊命题背后的意义。
首先,为什么是吃“大米”呢?吃籼米小米面粉行不行呢?
显然吃什么不是关键,吃没吃才是重点。这前半句强调的是问题的相关性,想表达的意思是胖不胖这件事和他人的关系。
再来说说这个“胖”。这不是一个中立的形容词,而带有一种隐性的价值判断——胖是不好的。正因如此才会引发我们的不适与反击。
所以这个命题2的隐性含义就是——
命题3:如果这件事和你没关系,那么我做什么(或是说做坏事)你也不可以评价我。
问题探讨到这,可以算是找到问题的根源了。争论的焦点就是有两个——一个是胖该不该作为一种价值判断,一个是无关的事情可不可以被他人评价。
如果是严肃的问题讨论,到这里我们基本就可以截止了,我们找到了隐藏在文字游戏背后的相对根源矛盾。但如果是吵架,真理和逻辑都不重要,怎么样才能吵赢呢?
按照逻辑的话针对两个焦点会有两个不同的思路——
一个是说胖不该作为一种价值判断,通常来讲这是比较符合常识常理,符合大众认知的。反驳的话术就是“我胖咋的,我健康我快乐”。
另一种则是针对无关的事情可不可以被评价,从常识上来说很难说一个人很胖不会对他人造成任何影响,所以按理说这一点相对前面的点立场是有一点弱的,相对站不住脚的。不过好在按照这点进行反驳,逻辑线比较复杂,对手容易蒙圈。“我吃你家大米了?”
由此可见,吵架我们要讲一点逻辑,又不要太讲逻辑,这是最好的。你可以直接爆粗口,但是显得你没水平;你也可以像严肃讨论一样讲逻辑,但是又没气势。
试想一下,面对“我吃你家大米了?”这句话,怎么回怼更好呢?
我想了一句——“我吃你家蝙蝠了”,又不讲道理又有那么一点道理。当然你想到更好的吵架方式也可以留言。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前两天被疯转的那个图——如果你觉得XX不好,你就去怎样怎样,就去建设它。言外之意就是“你行你上啊,不行别哔哔”。看似很有道理,很正能量,实际上也和“吃你家大米了”一样是强盗逻辑,看不到我们在“上”的过程中的种种制度问题,结构性压力,也无视他人言语的权利,直接封嘴。
有些时候,面对一些不讲道理的小粉红,也别争也别吵——
“行啊,有空我会去吃大米。现在太忙了,忙着拉黑您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