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因为父母而主动妥协过吗?
以前看到过这么一句话:你相信什么 ,就会看见什么。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当时就觉得这个逻辑倒也合理,因为期待和向往,然后付出行动,努力缩小这两种因果之间的距离,倒也是能够实现的。
今天又看见了这句话,此时却有了不同的想法。现在再看,就会想着说的合理,但真实又哪会这么“单一”?不过我想反法的改变,倒是印证了最近学生学习的哲学规律——世界是变化的。
是啊,世界~是变化的。所以世界上的人也在变化,人的想法更是在改变。小时候我想爸妈怎么这么厉害?每件在我看来很难的事情,他们都能很容易的做到。怎么走那么远?也不累,怎么可以一天累这么高的墙?怎么一抬手就能够背起一袋的粮食?怎么就能够轻易的制服为一接近就暴躁着顶我的大黄牛?
等到上学了就会想爸妈,真好。不像其他家长逼迫我学习,也不打我,虽然不会夸我,但我能感受到他们对我成绩的认可。
再等到后来就会觉得,果然父爱如山,小时候我会给爸爸扎辫子,爸爸会用他的胳膊带我坐飞机,可是到了这个阶段,我与爸爸或者更恰当来说,是用用父亲两个字,我们之间沟通交流少了,但他依然用他的行动,他的全部在诠释着父亲两个字,父亲的可靠,父亲的沉稳,父亲的坚毅。妈妈却恰恰相反,总是会用看似批贬的话,实则表达着褒扬的意思。并且以前很朴素的一个人,现在却变成一个经常批评她女儿审美,并推荐各种颜色靓丽款式时髦的进步人士。
之前家里发生了比较特殊的事情,当我再次用这种变化的眼光去看时,发现爸妈已经完全蜕变成了“父母”, 那种中国式的父母。他们像天下很多的父母一样,为家庭,为儿女,倾尽一切,付出所有。
其实我心里是不太认同这种全心全意的,也可以很客观地说,我没有变成或者我不是让他们劳心劳力的那一个。但人与人的最亲近,除了那种特别的生死相交,大概就是家人了吧。所以我扔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她们的担心、焦虑,以及她们的爱,还有,我这个年龄阶段不擅表达的沉重。
我看到过母亲劳作一天之后疲累,听着他们为这个家庭的细细打算,感受到那种不再年轻的无力,开始更多地承担起一个女儿的责任。
后来有一天我看到妈妈哭了,是当时说到一些不好的事情,她就那样靠在沙发上,脸上光亮,呜咽断续。那种声音,像胆小的西北风,想要横卷天空放声嘶吼,却又不敢,只能在无人的小巷(呜咽)徘徊游荡。我没有安慰,也默默红了眼睛。
我以前想:我们都是沙粒,在风起的时候总会相遇,这是美妙的缘分
后来我想:我们都是沙子,在风起的时候总会相遇,但在那之前,请不要因为另外一颗沙子,而用自己的棱角去,咯磨其他的沙子
那个片刻 我想:我们都有棱角,只要相遇,便有可能伤害他人。
但是我愿意为了我最爱的那一粒沙,收起自己的一边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