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喜欢就是和大人一起去看电影,我们这个年纪大多数看的就是广场电影,搬个小板凳排排坐好。那个时候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快点,哪哪又要放电影了,去晚了就没地方了。”
后来条件越来越好印象里去过两次电影院,第一次是爸爸妈妈带着我,看的《狮子王》和《阿凡提的故事》。第二次是外公带着我和弟弟去的,看的《人蛇大战》。当时弟弟还下尿了,直到现在我还老拿这件事取笑他。
那个时候看完电影,都会去电影院门口的那家冷饮店里吃东西,我的记忆里那个时候看电影是没可乐和爆米花的。有的时候就算不去看电影,外公都会带着我和弟弟去冷饮店里给我们买上两杯冰牛奶,两个草莓味的冰淇淋。
后来狮子王也有了第二部,狮子王辛巴也有了自己的孩子。电视里也没在播过阿凡提的故事,爸爸妈妈也当了外公外婆。我的外公也去世整整的十七年,而我也做了妈妈。电影院也改建了,不过那家冷饮店还在,多了一些炸烤,冰牛奶和草莓味的冰淇淋还是他家的招牌,可是没有了小时候的那个味道。
小时候吃的是快乐和满足,长大了吃的是眼泪的味道,是回忆。
慢慢长大,时间也越来越少。都快忘了电影院是什么样子的了。直到有一天深夜听某电台主播的一期节目,节目内容是什么不太清楚了,只记得说如果你想哭就去看场电影吧。后来我就一个人走进了电影院。
小时候动不动就哭鼻子,因为那个时候有人哄,当然也不怕被人笑话。现在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也容易被感动。像小时候那样放开来哭的时候也越来越少,更多的是把眼泪收了,偷偷的往心里流。虽然二十八九是个泪如雨下的年龄,但是你要是哭了,别人就说你矫情,你懦弱。这是一个大家都带着面具生活的社会。
那段时间正在热映《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买了票,买了纸巾走进了电影院的二号放映厅,坐在了五排十一座。因为之前微博上这本小说特别火,所以去看的人特别多。我坐在靠里面,身边都是些情侣,有些尴尬。电影刚开始笑点挺多,气氛感觉挺好的。但慢慢的,有些怪怪的。有些人开始抽泣,用眼睛撇了一下周围,大多数人都在偷偷抹眼泪。我很容易被影响,情绪也渐渐地来了,当看到猪头追着燕子的出租车跑的那段,我彻底奔溃了。泪水唰唰的流下来,后来不记得在演什么了,只记得自己哭花了妆。感觉把这些年憋的眼泪全都流干净了。
后来我喜欢上了去电影院看电影,一段时间都会看一两次自己喜欢的电影。当然也是想去好好哭一场。朋友都觉得我有病,没事干嘛老去电影院,现在手机上哪个 APP不可以看电影。其实他们不懂一个内心孤独的人,只有在电影院里坐着才能找回那份久违的多愁善感。
也许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或者演员的一个表情,再或是一首片尾曲或者插曲都能戳中你的泪点,如果是这样,那就敞开心扉的痛哭流涕吧。
关于二号放映厅,那是一段关于自己的独家记忆。后来又去过几次,都是电影开场我的泪就开始决堤,电影散场我就站起来擦干泪水笑着走出去。因为我知道,明天毕竟是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如果你压抑了,你想哭。那就去看场电影吧。让自己的眼泪随着电影的放映,跌宕起伏,收放自如。至少哭过以后你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