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你好。
把话写出来、说出来是一种愿力,公之于众会促使自己竭尽全力的去完成。
话说我平时是一个睡觉很死的一个人,但是昨天跟大家说“今日要更早写作”,昨晚睡觉就很轻。家人打了一个喷嚏我竟然醒了,一看才一点多,开心的又接着睡去。
还有个小闹钟几乎从没听见它响过,今天也听着了,于是5:15就起床了,这是在潜意识里想实现早起写文的承诺。
就像我们大多数人,平时会尽可能的睡懒觉,但一有重要的事情,比如赶车出远门就一定会早起一样。
当然这不能是常态,目前对于我来说,把写作尽早完成是一件需要做好的事,可以在一天剩下的时光中,,做其他事并实现早睡,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在作息习惯上,真的是要与自己死磕到底了。
很多时候,比起一些好的方式、方法,我更喜欢去找出一些很厉害人物的共性,比如信念、思想、思维、生活方式等,这些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成长背后的支撑,如果没有这些重要的基石,光学方法、技巧是很难取得良好成效的。
避难就轻是人性中很正常的现象,很多人往往都很喜欢做容易、简单、轻松的事,而具有一定挑战、复杂、困难的事情就会回避,这与今天要分享的内容直面困难相应。
就早起这件事来说,对很多人是有难度的。实际上,我对自己更早起床很有信心,但对几点起床却没有足够信心,所以也没说具体时间。
走在成长路上循序渐进的在前进,通过文字不断的让自己做到、做更好,同时也希望这个变好的过程被更多人看见,让更多人能坚定成长的信念,相信自己一样可以变好。
普通人可否实现逆袭?这是肯定存在很大几率的。
自己能否实现逆袭?这个几率就会小些了,具体相差多小视情况而定。
但不可否认的是,更多人还是会处于不甘平庸,又无法实现逆袭的情况。
因为我们自己就为自己设置了很多坎,不肯将小脚迈出去,比如很多习惯明明知道好,却直接否定自己说做不到。
做不到就做不到嘛,也没有说此刻就要做好,但最起码先给自己一个机会:就是此刻不去全盘拒收。
给自己一点能做到的机会,就是多去了解、观察,直到自己也确定“我可以”的那刻出现。
今天继续学习李笑来老师《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章“管理”内第3小节内容:直面困难,开篇老师说到:
就算没有低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就算已经迅速开始执行任务,很多人还是没有按时完成任务。为什么有的人好像一直在忙,却总是拿不出成绩、做不出成效?
无疑,他们的效率低下。而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是:回避困难。
也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需要突破舒适区,只有突破舒适区,才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成长。突破舒适区,比走出低谷,需要更多的勇气。
李笑来老师说:对逃避困难的人来讲,因为没有完整地完成任务,所以无论他们花了多长时间,也都没有效率(相当于分子为零)。
可是突破舒适区,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这样说法太空泛,道理易懂,但很多人知道了也起不到作用,为什么呢?
因为还需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把这段时间对舒适区的思考和感悟,分享给大家。
在新媒体训练营课程上,Judy老师给我们讲如何给自己清晰定位,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给自己定位,要从舒适区开始,从平时符合我们本人特点、擅长、有感觉的事上着手,规避自己的弱项、不足。
去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佳,而不是在劣势、不足上花太多时间去死磕,也就是说同样是做事,适合自己的事,就是那件花较短的时间,就可以快速掌握,并能完成的有质量、有结果的事。
比如一个内向的人,本来不太喜欢与人交流,喜欢清净、独处,这样能让自己更好的思考、保持良好的状态,然而为了突破舒适区,选择一个需要频繁联系、交流的销售工作,或者经营社群的工作。这样算是突破舒适区,但真的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吗?
很显然,会非常难。不止本人状态会不好,做出的工作也不会很理想。
像我自己,就是一个内向、不喜欢经常与人打交道、有太多交流的一个人。但以前就觉得这样的性格很不好,为了让自己改变,我尝试过三次销售工作:在高中毕业时一次,大学毕业后来北京后一次,生完孩子后在网络及地面一次。
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一直与自己死磕的过程,尽管最后这次在心理上也算有了突破,达到了些成效,但这个过程却很漫长,相当不易。取得的成绩与别人相比也很有限,最重要的是,当我准备全力创造结果的时候,因为身体原因一切都结束了。
这个结果对我来说,无疑是很难受的,而且也让我明白,如果我当时不是那么和自己的本性较劲,可能身心就不至于拥堵到疾病产生。
但同样一个内向的人,平时可能更加内心丰富、思想独到、情感细腻等,他做着适合自己特点的工作,这个时候发现需要跟别人对接、表达,却由于平时不爱与人交流,语言表达特别不好。
于是通过一些方法去练习表达、多加锻炼,一旦突破了这个舒适区,就可以让他内在的优势展现出来,实现燃烧小宇宙的可能。
因此,突破舒适区不是说,要有多大勇气去突破所有难点,而是站在尊重本性、接纳本性的基础上去突破,这样才会真正的实现有效成长。
当然在这过程中,因为经历也让我懂了很多,因为感受了向死而生,也让我对未来清晰了很多:与其说以前是被自己的性格限制,不如说是被自己的境界、格局、思维限制,被年纪、经历、无知限制。
性格是每个人本身自带的特性,我不会再刻意去改变自己,而是在顺应自性的基础上去成长。
在这个基础上就会发现,性格并不是局限一个人的特定因素,就像上面我提到的,即使依然不擅长去表达、交流,但通过近来有意识的去练习,也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
看过一句话非常喜欢,分享给大家:“普通人被性格所困,大成者直接使用性格,需要什么性格就显现什么性格。”
目前我正通过每日更文练习写作,通过写作实现整体的深入成长,下一步就是练习演讲,朝着“实现不被性格所困,而是善用自己的性格,喜欢静平时就还安安静静,需要与人交流、合作的时候,也有可以畅所欲言的能力”进阶。
这样去突破舒适区才是合理的突破,这样的勇敢才是明智的勇敢。
希望今天有关“直面困难,突破舒适区”的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
看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呢?欢迎到评论区留言。
- End -
日更第42篇
我是于昕卉,一个热爱生活、回归本真的乐活青年。做真实的自己,活出自己的乐活人生,愿通过文字与更多人一起,回归本来美好的自己,精彩、乐活的度过此生。
欢迎关注、点赞、留言,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