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视频,10岁的孩子因为妈妈不给他手机,在医院的走廊里,对她大打出手。一分钟内足足踢了妈妈五次,嘴里口口声声喊着:“我想要一部手机都满足不了我,以后还能给我什么好生活!”
《儿童如何掌权中》愤然写道:我从不相信教育仅是鼓励和榜样就能完成的。尤其是父母对孩子予以很高期望的时候,没有惩罚、没有权威,也就没有规则,没有进步。
让我想起了前几天的事。我找了班里一位女孩妈妈谈话,听妈妈的描述,孩子从小到现在,吃饭从来没有规规矩矩坐着吃过,在家生气时还会打奶奶,在外吃饭游玩时会大喊大叫,动来动去,甚至搞破坏(破坏公共用品)。孩子在学校也如此,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目无尊长,课间玩游戏不守规则,以至于她的朋友都很少,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究其原因,其实就是:无一点规则意识。而妈妈又在一味地找理由:我和爸爸都忙,我只要闲下来一定是陪着她的。爸爸就爱打游戏,忙了一天了,放松一下也无可厚非。另外小孩子天性都这样……
就这样巴拉巴拉一大堆,然而自欺欺人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成长的后果都是由父母和孩子本身来承担的。是的,社会就是如此残酷。在性格形成和行为习惯方面,完全指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根本行不通的。换句话说,等轮到社会教育的时候,孩子已经犯大错了,极有可能是无法挽回的错误,到那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你可能会说我小题大做,上纲上线,没完没了,不都是这些小事嘛,哪有那么严重!其实啊,正是这些想法害了孩子。古话有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更有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千万不要小看细节的力量。
似乎一个“忙”字可以逃避所有,无论多忙,总会有跟孩子相处的时候,比如周末就是一个教育孩子良好的契机。可能有些父母会想:我平时没时间陪孩子,只有周末这点时间来陪,我对他有亏欠,他犯了错误,我真的不忍心去批评他,指责他。长此以往,这棵小树苗肯定就歪歪扭扭疯长了去了。陪伴不仅仅是陪着吃喝玩乐,陪着开心,更重要的是陪孩子多经历一些事情,多聆听,聆听他心里的喜怒哀乐。
小朋友没有什么是非观,作为家长要告诉他是与非,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比如我们设计一个场景:一家三口在饭店里吃饭,孩子跑来跑去,大喊大叫,不好好吃饭。而父母什么都不说,或者只轻描淡写地说:可以安静下来吗?这样做对“小马驹”来说是无任何效力的。所以父母放弃了劝说,回到家也没有加强教育。就这样他的父母纵容了他一次,他就可能认为这样做是对的,以后都会这么干了。但是作为父母,你有看到邻座嫌弃的目光吗?人家心里肯定会想:这家家教怎么这样,孩子不是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儿了,怎么这么不懂事?所以父母一定要严肃对待形成孩子是非观这件事。一张纯净的白纸,是想做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还是想乱糟糟地涂成一团团,一切都由你来决定。
接下来我们谈一下“自由”,我们崇尚的自由是建立在遵守规则之上的。遵守规则是前提,才有资格谈自由。有些家长说:“你看人家国外的教育,主张释放孩子天性,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这多好呀!不像中国的教育,这个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小孩子的天性童真都被扼杀掉了”。 我认为这个教育方式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只是莫要曲解这个意思,释放天性不是肆意妄为,想要自由必须受到约束,一定要形成规则意识。规则往往是伴随着惩戒方法的,惩戒在教育中是不能缺失的。现在老师的惩戒权被剥夺了,不能打不能骂,只能讲道理,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听你讲道理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站出来实施适当的惩戒权,但是拒绝实施严重的暴力!
早晨醒来看到一条新闻有感而发,本来想寥寥几句就完事,越写越收不住了,有些语无伦次,逻辑错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