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左罗的《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笔记:
第二章 用户思维:写作是手段不是目的
第1节 为什么你要有目的地写作
>> 写作是为了创造价值,通过文字内容,把价值交付给读者,同时得到想要的回报。因此,以终为始,先思考我们想要得到什么回报,然后来倒推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内容。
>> 明确写作目的
>> 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使命,都有核心目的,而且这样的使命最好只有一个
>> 明确阅读对象
>> 同样的内容要根据阅读对象的不同,重新调整你的表达方式,否则,在表达有效性和目的达成率上都会打折扣。
>> 明确阅读场景
>> 写作是为了创造价值,即通过文字内容向用户交付价值,同时得到你想要的回报,因此,我们以终为始,先确定你想要得到什么回报,然后倒推你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内容。
>> 有目的地写作要做到三点:一是明确写作目的,二是明确阅读对象,三是明确阅读场景。
第2节 从单向沟通到双向沟通式写作
>> 什么是单向沟通
>> 单向沟通是指信息发送者发送信息,接收者接收信息。在整个过程中,只有发送者向接收者发出信息,而无接收者向发送者反馈信息,双方位置不发生变化
>> 单向沟通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传播速度快。反馈信息与发出信息一样,需要花费时间。(2)传播过程简单。无须反馈信息,便减少了一些传播程序。(3)传播准确性差。没有反馈信息,因此信息发送者不知道信息是否被很好地接收。(4)信息接收者缺乏足够的积极性。
>> 什么是双向沟通
>> 双向沟通与单向沟通正好相反,在整个过程中,双方既是信息发送者,又是信息接收者。
>> 双向沟通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传播速度慢。一方发出信息后,都需要等待对方的反馈。(2)传播过程复杂。信息传递过程中会有大量的互动。(3)传播准确性较强。因为有及时的反馈,所以可以不断修正传播过程中不准确的内容。(4)双方均有足够的积极性。
>> 写作最大的缺陷是什么
>> 写作是典型的单向沟通。你写,对方读,或者对方写,你读,这就是写作最大的缺陷。
>> 如何用双向沟通的心态写作?1.采用平等的姿态、分享的口吻
>> 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作者没有智力优越感时,才能给读者创造阅读愉悦感。
>> 2.寻找目标对象感、创造聊天的感觉
>> 3.写作过程中注重调动读者的参与感
>> 调动读者跟你一起思考很简单,你只需时不时地提问一下就可以
>> 提问这种方式本身就是在把信息传递式的写作变成探讨交互式的写作。
>> 4.注重接收的准确性而非表达的准确性
>> 写作是为了达成某个目的,写出爆款文章是效果,而不是目的,写作的首要前提是读者准确地接收到了你想让他接收的信息。
>> 沟通的最佳效果是什么
>> 第一层,表达准确。
>> 第二层,接收准确
>> 第三层,目的达成
>> 第四层,双方愉悦
>> 写作从形式上看是单向沟通,但我们要用双向沟通的心态写作,以平等的姿态、分享的口吻、聊天的感觉,调动读者的参与感。在表达和接收准确的情况下,先确保目的的达成,再追求令人愉悦的目的
第3节 从作者逻辑到读者逻辑式写作
>> 从表达逻辑到倾听逻辑
>> 人人都需要表达的背后是人人都需要听众。
>> 从表达形式的维度上,我们在写作时没办法倾听;但是从内容产品的设计维度上,我们可以用倾听逻辑来设计写作框架。
>> 你不能一味地表达你想表达的,你要思考读者想要你表达什么。读者并不在意你想表达什么,他在意的是你如何帮他表达。
>> 人人都需要表达,但并不是人人都擅长表达。因此,倾听逻辑其实就是你倾听读者的心声,然后通过写作,帮助读者表达。
>> 自我表达欲很强的人很难帮读者进行自我表达。倾听是表达的前提,作者要懂得从读者中来到读者中去。
>> 从得到逻辑到给予逻辑
>> 多数人更关心自己能得到什么,而较少关注能给予对方什么。
>> 读者凭什么要看你写的这些文章?读者凭什么要帮你达成目的?所以,我们应该先问自己:“我们能给予读者什么”“读者想要得到什么”,然后再考虑自己能否在满足读者需求的过程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 从自我逻辑到服务逻辑
>> 为什么服务如此重要?什么时候服务很重要?简单理解,是一样东西在市场上供大于求的时候。供大于求时,同质化严重,谁的服务好,谁就会胜出,海底捞正是这样做大的。
>> 内容在这个时代不再是稀缺品,内容不仅供大于求,而且同质化严重。因此,写作者面临更多的挑战:既要把内容品质做好,这是产品的根基;又要把服务做好,这是产品的包装。
>> 写作者的服务逻辑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1)更直接易懂又有吸引力的标题。(2)颜值更高的封面图和文章配图。(3)提高读者阅读效率的排版设计。(4)更及时地在评论区和读者互动。
>> 写作是为了创造价值,是通过文字内容把价值交付给读者,同时得到你想要的回报。但你要始终记住一条:用户不是必须读你的内容,不要自娱自乐,要在写作过程中坚持用户思维,以单向沟通的形式创造双向沟通的氛围。你要注重以下转变:从表达逻辑到倾听逻辑;从得到逻辑到给予逻辑;从自我逻辑到服务逻辑;从确保目的的达成到追求令人愉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