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非利益相关,最初是放心选的运营小哥在知乎私信邀请我参与他们的产品评测,为我个人使用过的或了解的产品提供评测建议,我因此才知道这个产品的存在,写这篇报告完全出于个人意愿。
前言
作为一个低调的、没有官网、没有百科、甚至连新闻也搜不到的APP,我只好从小米应用商店摘抄下这段介绍:
“放心选,用真实、客观的检测数据,帮助用户为家人、孩子和自己选择安全优质的产品。
放心选是一个独立第三方评测和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和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合作,使用客观的检测数据,建立以商品质量和评分为核心的搜索引擎,帮助消费者筛选出高品质商品。 ”
除此之外,APP启动页显示的slogan为“将消费者放在心上”,引导页出现过“放心选——解决消费者挑选痛点”和“评测商品排行——用综合得分帮你选放心商品”等文案。对了,搜索的时候还看到过一个运管岗位的招聘信息,我也因此得知放心选是微店旗下的产品。
不管怎样,对大多数人来说这还是一个相对神秘的APP,想窥探其全貌,跟我一起往下走:::
基本功能介绍
底部四个标签页分别是首页、榜单、小组和我的。
“首页”主要包括搜索入口,各个评测产品的top3以及相应的全榜单入口和详细评测报告入口。
“榜单”实质上是产品的频道分类展示,以方便用户按类别查找筛选各个产品的榜单。
“小组”比较类似贴吧和社区,是管理员和用户互动的主要战场之一(另一个是微信群),也是评测内容征集、讨论和发布的主要方式之一。
“我的”主要包含消息中心、所收藏标记的产品列表等基本功能。
那么,究竟谁会用到这些功能呢?谁会是放心选APP的关键用户呢?
用户分析
以我个人为例,从事用户体验设计行业,对产品经理有一些了解,无奈没禁得住运营小哥的赞美就加了微信群,把“给评测产品提评测意见”理解成“给整个APP提意见”,就着误打误撞,逐渐了解到了微信群运营的不易,也知道了放心选公众号和APP。因为有几篇评测报告写的确实很专业很有深度,我就关注了公众号。但是从关注公众号到下载APP对大多数人来说绝对是一次艰难的决定,虽然对我来说并不是,我就是听了运营小哥的话想单纯的下载下来看一看,顺便提点建议。
所以不管是微信群还是公众号文章,放心选APP就这样有了自身用户的原始积累,但是留住他们生产内容并不容易,即使他们已经足够的热心肠,但是他们只想用少的时间、最快捷的方式阅读到最高质量的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评测报告或者商品推荐。一个公众号能解决的事情,我为什么要下载一个APP呢?我当时一时口快,建议他们尽快把这些文章发到类似知乎、果壳、简书的专栏上,甚至一些别的新潮的聚合类阅读软件上,让更多的人读到高质量内容,同时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现在突然有点后悔,毕竟这些评测的策划实施都是需要钱的,为人作嫁的事能不能干是个问题?有些渠道可能真的用不得。
此外,用户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想动员他们UGC越来越难,所以放心选以OGC模式生产专业的高质量内容,同时用社区、微信群、问卷的形式从用户那里收集评测意见,甚至邮寄样品让用户试用并收集反馈,我把这概括为“用OGC驱动刺激UGC”。所以,在用户之外,运营人员也是这款APP的关键用户,他们也需要愉悦的体验。
首页
首页的排版其实整体上做的已经比较超前了,大面积留白、去边界、大字号、少色彩等,但还是觉得有些松散,各个元素的间距过于均匀,离疏密有致的韵律美还有一点距离。此外有些细节提一下:每个产品的卡片都有一个放心选logo,太重复;产品名称居中对齐也是很少见的,建议居左;卡片建议滚动,这样可以多展示几个,而且适配也容易些;评测报告banner的高度可以适当减小;搜索框可以默认显示一个近期评测的热门产品。
搜索页提供热搜备选和搜索历史是情理之中的。但是商品/评测报告的切换方式其实比较怪异,既然商品和评测报告之间界限明确有无主次之分(个人认为搜评测报告也很常用),可参考微信和知乎的“搜索指定内容”交互方式。然后“帮我选”三个字用的不好,不管软键盘上有没有搜索按钮,用“搜索”代替更好。
在搜索结果页可以对产品进行筛选和排序(按评测指标进行),是十分周到的。但是右上角的分享按钮实在是“不知所云”,我可以把整个搜索结果列表分享出去吗?
还有搜索结果列表采用了“左文右图”是处于何种考量和权衡呢?
产品详情和报告详情
产品详情页包含图片、基本信息、各指标得分明细、完整榜单入口、完整评测报告入口和相关小组等内容。这里的“想(吃)用/用(吃)过”参考了豆瓣“想看(听)/看(听)过”想来不会有大问题。大致逻辑是“标记想X后可取消想X,标记X过后可删除评分;标记X过会覆盖想X;删除评分方可查看想X时留下的有关信息”。唯一的遗憾是和豆瓣太像,另外就是标签建设尚不完善,我也看了娱票儿APP的这块标记电影的交互怎么做的,他们就有自己的创新。评分模块其实可以做些可视化设计。另外,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评测项目,所以通用的布局和统一的规范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报告详情页面,现在排版十分混乱(图片欠处理,水印不一致,色彩多且艳,小标题装饰样式多,图题样式繁杂,缺乏严谨感),即便是微信编辑器,也该有章可循的。
榜单
“榜单”页作为产品分类导航,体验设计上可说的不多,关键还是后期分类的维护,其实前期不适合分太细的。至于评测产品与品牌的选择依据也是慢慢完善的,电商圈的纪检委不是容易当的。
小组
“小组”类似一个社区,虽说可借鉴的成熟产品比较多,但还是可以提几个问题的。比如:各个小组的头像是不是要统一风格,或者换成icon?发动态、写文章都放在如此显眼的位置,用户真的会用这个阉割版编辑器写文章吗?还有发动态这种说法,真不如发帖更适合这个场景。UI上,小组资料信息卡、内容区与屏幕边距等细节都是可以优化的。
这里提一个大bug,屏幕底部“发表评论”看着像个输入框,实际上点击却是弹出评论输入框,先不说弹出的交互是否合乎逻辑,弹出层和键盘之间的间隔就不能忍。
点击“发动态”按钮打开的新页面导航栏却叫做“发表动态”, 点击“写文章”按钮打开的页面导航栏叫做“发文章”。还有“发表”按钮的激活逻辑也不通,插入图片的流程也值得深究。发长文的话,这个编辑器绝对不行,不说多么高大上的排版,最起码存个草稿吧。
我的
“我的”页面主要包括消息通知和标记过的产品汇总。其中“我想用的”、“我用过的”细节有待优化,比如分割线太重,同样的“左文右图”布局等。而且太占空间,建议放到二级页面展示。退出按钮太明显,建议进行折叠隐藏处理。另外,目前只支持微信登录,获取的头像不够清晰,也不支持修改昵称等操作,需要持续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