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读书是一件特别矛盾的事。读书多的人会被书给骗了,读书少的人又会被人给骗了。读书让我们看到很多高贵的理想和精神,但许多读书人总是把世界认为的是书中这样,痴痴地要求他人按照理想行事。现实不是书中的世界,现实是残酷的,是会破灭理想的。但我坚定地相信一点,那就是无论如何,小说中的简爱是存在的,艾斯美拉达是存在的,凯瑟琳是存在,史书中的于谦是存在的,虞允文是存在的,范仲淹是存在的,从强秦到盛唐,从中国到世界,从过去到未来,在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位置,真理、真爱是存在的。读书让我们看到道路的曲折,前途的漫长;但也让我们强大自身,养浩然之气。读书的意义或许便是让我们永远不要放弃希望,放弃对真理和真爱的追求。
最近一方面前段时间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耽误了,另一方面也因为《白鲸》实在有几分晦涩难懂,花了一定的时间才读完。
白鲸的作者是麦尔维尔,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其实他的作品出名的我也只读过《白鲸》,因为他一生都在海上飘荡,年老后也是做了海关的一名职员。《白鲸》讲述的其实就是捕鲸的故事,而麦尔维尔也曾参加过捕鲸船并在海上漂泊了18个月。
很多人盛赞这本书,却是在麦尔维尔死后许多年以后。书中有着丰富的关于鲸鱼的知识,我甚至认为这是老头在有意无意地炫耀自己年轻的英勇。书中也有丰富的宗教知识和抽象的隐喻,比如疯狂的亚哈船长,恐怖的莫比迪克,以及名为“弃儿”的我,以实玛力。
我其实不太懂宗教和鲸鱼,但是我可以看见书背后的一种勇毅,那是冒险的精神,那是义无反顾地对抗命运。
一.故事的梗概
《白鲸》讲述的是“我”为了对抗让人阴郁烦躁的十一月,想要登上捕鲸船出海。我偶遇了“野人”魁魁格,一个力大无比的标枪手,和他一起登上裴廓德号开始跨洋捕鲸。裴廓德号的船长亚哈在年轻时,曾被大鲸鱼莫比迪克咬断了一条腿,因此他带着裴廓德号,在大海上航行了40年,寻找莫比迪克。最后,他们又遇见了莫比迪克,亚哈船长和整船与大鲸鱼死斗,最后船毁人亡,只有“我”死里逃生,留下了这个故事。
故事其实不是很复杂,大段内容讲述了裴廓德号在途中遇见了各种各样的其他船只,也捕猎过几只小型的鲸鱼。文中详细介绍了捕鲸的各种细节,比如,如何存放鲸油,如何处理鲸鱼头部等。可以说故事只是冰山露出来的一部分,冰山隐藏的部分还有很多关于鲸鱼的知识和航海技巧。
二.对抗命运的亚哈
如果说书中最让人难忘的,那就是亚哈和那只鲸鱼的故事。亚哈在世人的眼里近乎疯狂与偏执,但其实他的内心渴望陆地,渴望被救赎。
在与大鲸鱼的决战前他说过:
“连续不断的四十年捕鲸生活!四十年的苦难.危险和风暴!在无情的海洋上度过四十年!整整四十年,亚哈丢弃了安谧的陆地,跟可怕的大海斗争了四十年!说老实话,斯达巴克,在这四十年里头,我在岸上还待不上三年呢.我想到我所过的这种生活,它孤寂凄凉;是用石头砌起的城墙般的与世隔绝的船长生活,它从外边的青翠的陆地所能获得的同情只是那么一点点......烦厌呵.沉重呵!几内亚海岸的孤君寡人的奴隶主!......我从前想到这一切,半信半疑,不那么理解透彻......我四十年来是怎样尽吃些腌藏的干东西......正说明我的灵魂干巴巴,缺乏营养......最可怜的陆地人也每天吃得到新鲜的果子,我呢,不吃人间的新鲜的面包,专吃我那发霉的面包屑......走了,远走重洋,离开我那过了五十岁才结婚的年轻妻子,第二天出发到合恩角去,只在我结婚的枕头上留下了一个凹痕......妻子?妻子?......还不如说是在守活寡!唉,斯达巴克,我一跟她结婚,就叫那个可怜的姑娘守寡;于是,疯呀,狂呀,热血呀,汗水直冒的额头呀,亚哈老头就这样放下了无数次的小艇,愤怒凶狂地去追击他的猎物......简直不是个人,而是个恶魔!......唉,唉!亚哈老头可过了四十年多么傻瓜......傻瓜......老傻瓜的生活呀!干吗要这样拚命的追击?又干吗要这样不怕疲累,不怕双手发麻地扳桨?拿标枪,拿捕鲸枪呢?亚哈现在可发了财,可过得好些?斯达巴克啊,你瞧!我背着这么个发腻的包袱,可怜一条腿又给搞掉了,这不艰苦吗?喏,给我把这簇老发撩开吧;它弄得我看不见了,弄得我象是要哭了.这么灰白的头发,决不是长出来的,而是打什么灰堆里出来的!可是,斯达巴克,我可显得很老,非常非常的老了吗?我觉得极其乏力,腰弯,背曲,好象我是打乐园时代起便蹒蹒跚跚地走了不知多少年代的亚当.天啊!天啊!天啊!......费尽我的心机,......绞尽我的脑汁!......滑稽!滑稽!滑天下之大稽的满头白发,难道长上了这一头白发,就活得十分快乐,表面上就觉得资格非常老吗?靠拢来,站拢来,斯达巴克;让我来仔细看看一个人的眼睛;这比望望海,望望天都要愉快;比抬头望着上帝都更快活.好象看到绿油油的土地,好象看到璀璨的灶石!朋友啊,这是一只魔镜;我在你的眼睛里,看到我的妻子和孩子.不,不,你得留在船上,留在船上!......等我下海的时候,等被打了烙印的亚哈去追击莫比-迪克的时候,你可别下海呀.那不是你该去冒的险.不,不!我在那只眼睛里看到的,可不是那遥远的家!”
他其实知道什么是幸福,他也有妻子和儿女,并非是一个纯粹疯子狂人。在他最后与莫比迪克决战之前,他也遇到过很多别的捕鲸船,但这些捕鲸船对莫比迪克避之不及,只有亚当拼尽全力去追击。文中也有一位船长被咬掉了胳膊,但那个船长选择的是永久地躲避。
我不经开始思考伟大的意义。许多人的一生浑浑噩噩,无所追求,一辈子渴望的无所谓安逸与幸福。因为没有所追求而幸福,却也因为没有所追求而平庸。你可以说亚哈船长四十年的人生是枯燥、肮脏和痛苦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是痛苦成就了亚哈船长的伟大。
“有些人死在退潮里;有些人死在浅水滩里;有些人却死在洪水里。”
亚哈船长选择死在了洪水之中,或许疯狂与痴迷,但是却真实地奏响了人类最伟大的赞歌---勇气的赞歌。我想很多东西都难以形容这种震撼,如果一定要说,那是一种生命的交响乐的震撼。是《英雄》,是《命运》。只有最为有力的灵魂才能拉动这样的曲目。或许这也是为什么麦尔维尔将决战前的一章命名为《交响乐》。
三.箜篌引
伟大人物,刹那间所积起的深重痛苦,往往等于常人终其一生所经历的全部平淡痛苦。
我赞美这样的时刻,当人的生命融入对虚无的对抗之中时,一切都有所意义。有人说《白鲸》是美国精神的体现,但我认为它实际体现的是人类的那种对抗命运的勇气。这并非是所谓美国独有。亚哈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狂人。那是在语文课上,听我的老师讲的一首古老的乐府诗。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一个披头散发的白发狂夫,想要渡过那无人能渡,吞噬生命的滚滚黄河。妻子前来,外人前来,劝阻他不要过河。他不听阻拦,消逝在滚滚的黄河之中。妻子悲痛欲绝,弹奏起悲伤凄凉的箜篌,箜篌之声响彻天地。
两个不同时间,不同国家发生的故事,却让我有一种相同的感觉。白鲸之凶无人能敌,黄河之险无人能渡。勇气说起来很容易,其实做起来十分困难,特别是你退后特别容易的时候。我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因此我更明白这种需要运用意志力去抵抗恐惧的困难。勇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知其可为而为之”也并不容易,更不要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世人把这种勇敢说为偏执,疯狂,但倘若没有这种勇气与意志,那人无异于懦弱的绵羊。理性和勇气都是人类高贵的一个方面。
说起来,又要追求伟大,又要追求圆满,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在这个时代里,我不知道我会遇到怎样的人,但我们一样可以看到这样的狂夫,敢为人之所不为,行人之所不行。我愿与这样的人同行,横刀沧海,立马昆仑。
四.多一些的想法
其实《白鲸》这本书也不是单纯的反应我所说的这个主题,很多人有不同的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的人还会考虑的主题,还有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
捕鲸船上的人各色各异,有印度人,黑人,白人等各种各样的人。不同的人为了相同的目标聚集在一起。他们之间有矛盾,也有合作。就像整个人类的群体。
捕鲸这个行业其实现在也在逐渐没落。因为鲸鱼逐渐变成稀有动物,捕鲸成为了一项违法的行为。其实书中也有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鲸鱼的角度写到面对人类的恐惧。莫比迪克或许也象征着那摧毁一切的大自然的伟力。如何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最后,放一首李白的诗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叹一句,人间正道是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