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儿童医院时,经常会看到下面的画面:
一个家长努力地要把他大概七八岁的儿子抱到抽血台抽血,刚抱上去小男孩又挣脱跑掉了,家长又赶紧追过去一把抱住,然后再放到抽血台,就这样循环着几次我也忘记了,只知道最后就变成了男孩的大哭:“我不要!我不要!” 家长的大吼:“你怕什么?只是抽下血!”
在去给悠小然打疫苗时,也是满屋子小孩的哭声。一岁以下的痛神经还不敏感,会好一些;一岁到两岁的力气还没有那么大,家长好控制;两岁以上的已经可以挣脱家长,扯着身体往外跑了。小一些的家长慢慢哄着;大一些反抗地厉害的家长已经在吼了。
手术前的各项检查中,有些小朋友也是检查一项哭一项,再检查一项再哭一项,小孩害怕;家长着急;护士和医生倒是挺淡定,偶尔也会不耐烦。一项项的检查结束,手术也结束后,孩子的内心也已留有阴影,以至于看到穿白色工作服的护士就害怕。
……
有没有什么办法是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和了解去医院看病是怎么回事的呢?
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共情孩子的害怕这一内心活动呢?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不那么害怕去医院以及减少去医院时所留下的心理阴影呢?
今天,小散人想和大家聊一聊这下面的五本绘本:
1.《加油!熊医生》
2.《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
3.《第五个》
4.《我不怕打针》
5.《我可不怕打针!》
1
(日)木村裕一 文/图
信谊编辑部 译
明天出版社
《加油!熊医生》是悠小然刚满一岁半时,我们一起共读的帮助他认识看病这回儿事的绘本。
在悠小然快要一岁半时,我们去医院给他做了一个不得不做的小手术,这真的是一个让我们一家三口都胆战心惊且不愉快的经历。手术后的悠小然情绪很不稳定,在接下来的几天也时常睡着睡着就忽然大哭。我和羊爸爸不淡定了:“糟糕!被吓到了!有心理阴影了!”
于是,小朋友玩具“医疗工具包”和《加油!熊医生》先后来到了我们家。
《加油!熊医生》中的熊医生用听诊器给猪小弟看病,我们也拿出医疗工具中的听诊器给悠小然听,悠小然也好奇对着我们听一听。书中的熊医生用温度计给小猴子量体温,我们也用医疗包中的温度计给悠小然量体温,还会报度数给他听,当我对他说:“正常,正常。”时,他便开心地对我笑,他也忙活着给我们量体温。书中的熊医生给小猴子打针,我们也拿出医疗包中的针给悠小然打针,之后他也学着我们的样子给我们打针。就这样,模拟看病的游戏被我们全家人一起玩了好几天。
《加油,熊医生》书中有趣翻页的设计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不会让孩子排斥书籍,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除此,这本书的内容设计则可以帮助孩子反复模拟看医生的情景,了解儿科诊所里的情形,以及常见的儿童疾病及检查方法。
这是一本可以一边读,一边和小朋友玩具“医疗工具包”一起角色扮演的绘本,比较适合1—4岁的小朋友。
2
(日)五味太郎 文/图
上谊编辑部 译
明天出版社
一岁七个月的悠小然连着两天对我说:“牙疼。” 虽然我和羊爸爸知道他是在长牙,可还是不太放心,只好带他去儿童医院看了牙医。悠小然可以接受看医生,但却不接受让他躺在躺椅上检查牙齿这一行为,那个哭呀!当时我的心里就想,是《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该登场亮相的时候了!
看了牙医的第二天,我引导性的和他一起读了《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他慢慢接受,看完一遍后会要求再看一遍,我们一起看了4遍。一开始还担心他看不懂不会看,而当我们真正一起共读时,这本书中:鳄鱼牙疼去看医生、医生有很多修牙齿的工具、让医生看牙齿时要躺在椅子上、医生会把坏掉的牙齿修好、要对医生说谢谢和再见、平时要记得刷牙呀的情节,悠小然都能懂得,并且会一再要求我:“再读一遍。”
一般情况下,描述了幼儿生活经验的书会比较吸引他们去阅读,我想悠小然对《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感兴趣,可能正是这本书把他自身经历的牙疼——去看医生——害怕躺在椅子上检查牙齿——看完牙齿时的轻松这一心理过程给完整地呈现了出来,调动了他的生活经验,让他在故事的重新经历中理解了身体不舒服去看医生这回儿事,同时也及时疏导了他看医生时的害怕和不快。
3
(奥)恩斯特·杨德尔 文
(德)诺尔曼·荣格 图
三禾 译
南海出版公司
对未知的恐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仅孩子们会有,我们也会有。
相比较《加油!熊医生》和《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这两本书中对看病过程的描述,《第五个》则更侧重对候诊时的害怕心理的呈现,是一本极好地折射出孩子看病时的心理活动的书。五个残缺不全的玩具在一个光线昏暗的房间里等着,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害怕着进去,又一个接一个地开心着走出来,可排在后面的那个还是很害怕……门后面有什么呢?
在悠小然手术有了心理阴影后,我最先想到的是这本书,可想到悠小然还未到能理解这本书的年龄,便放弃了。在他一岁七个月半时,我给他看了这本书,虽然不知道他能理解到哪种程度,但他喜欢看这本书中的画面,会连着看好几遍。
《第五个》这本书用大量富有节奏的画面和极少的文字向我们呈现了孩子怕看医生的普遍心理活动,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共鸣:能让他们回想起自己在医院候诊时的害怕和不安,了解到看完医生后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般可怕,明白不必对医生和候诊室充满恐惧。
4
(韩)鞠志承 文/图
禹明廷 译
连环画出版社
小男孩俊赫生病了,可他不愿意去医院。
他依次把自己幻想成了强壮的狮子、太胖的猪、慢慢的乌龟、灵活的松鼠、太硬的鳄鱼后,发现:“咦?好像不太疼”
当妈妈夸赞他:“哎呀!我家鳄鱼真棒!”时,他却说:“我才不是鳄鱼。我是勇敢的吴俊赫!”
这本书的内容比封面好看多了!
5
(日)穂高顺也 文
(日)长谷川义史 图
朱自强 译
河北教育出版社
“今天是必须打针的日子。
打针好疼,打针好可怕,
我最讨厌打针了。
有没有打针不疼的国家?
……”
《我可不怕打针!》的特别之处是它用了奇妙的想象,让孩子经历了神奇的幻想之旅,然后又回到现实,给孩子一个温暖安心的答案:其实,打针只有一点点儿疼哦!
PS:《我不怕打针》和《我可不怕打针!》这两本书适合2岁以上小朋友,因此,我还没有和悠小然一起共读,在今天的文章我也就不细谈了。不过,要说的是,这两本书中我比较喜欢《我不怕打针》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