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现在是初中二年级,身边的同事、朋友讨论最多的也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当了12年妈了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一直坚持的是顺其自然,但不放任自流。一直希望女儿是健康、快乐的成长,这就够了。对于她的未来,并没有期望她成龙成凤。自从女儿上了初中,觉得身边的形式竟然如此的紧张,看到家长群里老师、家长的对话,哪怕一次小小的测验都感觉像是要参加高考了。而我,还一直沉浸在之前的“顺其自然”里,并没有对女儿过分严格要求。
都说现在是拼妈的时代,可是拼妈到底要怎样拼?看到身边好多朋友、同事的孩子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各种特长,不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特长爱好都是那么的优秀,有时确实羡慕。女儿小时候我们琴棋书画,舞蹈也都学过,可是没有一个是她感兴趣的,当时觉得她既然不喜欢就放弃了,其实现在着实后悔。后悔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因为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优秀,而是应该教会她做事有始有终!
拼妈到底要怎样拼?这一直是我的疑惑??
拼妈1:择校。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小县城,对于当地的教育,似乎家长们是没有报什么希望的,所以有经济条件的在市区买学区房,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考市区的私立学校,有社会关系的也会想尽办法把孩子弄到市区的中学去读书,觉得这样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有望考上重点高中,距离家长们的期望更近了一步!身边的妈妈们,对市区每所重点中学的重点高中升学率,教学方式,班容量,教学特点,学校的吃喝拉撒等等都了如指掌,我听着大家在讨论的时候都觉得热血沸腾的。
当初女儿小升初时,我和先生也是着实纠结了一番,先生和姥姥、姥爷是不同意女儿去外面就读寄宿的。先生觉得女儿的性格比较恋家,自由、活波,缺乏自制力,不适合离开我们。姥爷呢,认为孩子如果有出息在哪儿都能读好书,没有必要。最终,我觉得女儿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就那么几年,等以后高中、大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就离开我们了,陪伴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决定还是把女儿留在身边,每天走读,我可以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当时有个同事还在笑我,说:其实不是孩子舍不得父母,是你们这些当妈的自己依赖孩子。
好多家长忍着眼泪和舍不得,还是把孩子送到了市区的中学,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更优秀的平台。刚刚送出去的孩子,在学校想家,想爸爸妈妈,掉眼泪。妈妈呢,也在家里面百爪挠心的各种惦念和担心,慢慢的忍过来,适应了就都好了,孩子和家长都经历了一场小别离!在小升初的择校上,我这个妈妈似乎是懦弱了。
拼妈2:分班。不管小学、初中,开学前夕讨论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分班问题,斗志昂扬的妈妈们,学校的哪个班好都是提前知晓的,然后就是择校后的又一轮拼搏,想尽办法也要自己的孩子分到“好”班,这样似乎就前途无量,增加了孩子成功的砝码!家长们眼中的“好”班,就是这个班级的老师都是教学骨干,都是尖子老师,觉得自己的孩子能够进这样的班级,被这样的老师教也会成为优等生。
虽然此次我也有了拼妈的劲头,也希望女儿能分到传说中的“好”班,但是每每有这种想法的时候,都隐隐的有种愧疚感。在我们这个小城,大部分人对当地的教育是不看好的,甚至是批判的。在我看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神圣的!教师是值得让人尊敬的职业!所以,当我们拼妈的时候,去选择老师的同时,也是对其他老师的不尊重、不信任。这一点我是惭愧的!
拼妈的时代,拼的又何止这些,择校、分班只是冰山一角。于我而言,在这个拼妈的时代,显然我其实并不是一个努力上进的妈妈!很多方面跟女儿的同学家长去做对比,我做的远远不够。
女儿虽然不是最出类拔萃的那个,成绩平平,没有特长,但是她有自己的理想,人生目标,有很多梦想,相信她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理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我虽然不是最拼的那个妈妈,但是女儿的成长一直有我的陪伴,我们也是幸福的!相信最好的拼妈是陪伴,陪伴孩子成长,分享她的喜怒哀乐,为她指引人生方向,帮助她成为她自己希望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