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人问我,张小本,你搞这么个公众号,是为了什么,要赚钱吗?我心说,就这么点水平,上哪儿赚钱去啊!
那难道是有作家的梦想吗,也不是,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个老师,长大一点的梦想是变成明星,现在的幻想是做个有钱的女人。
想开公众号的想法最初产生在2015年,那个时候qq签名已经没人更新了,空间也没人看了,微博也玩得少了,我得保持我的曝光率啊,我想开公众号,可是我还没开始玩,就很担心它很快也会被另一个东西替代。
因为一切都变得太快了,你想准备好了再出发,没准儿路都改道修了。
另一方面,觉得写了也没人看啊,写了也不会写得很好啊,写了又能怎么样呢?
后来跟同学一起创业的时候,公司搞了一个号,项目停止以后,那个号也就再也没有打开过了。
今年又萌生了这个念头,其实没有理想抱负,最大的原因是我太无聊了!
每天不是上班下班,就是在上班下班的路上,前几年下班回家还有公司的电话不断打来,一会儿又有客诉了,一会儿领导又要做报表了,一会儿又有人喊着撸串了,在骂骂咧咧中倒还过得有点儿内容。
近两年就安静了许多,过得像好友小A说的那样,嘴里都淡出个鸟来了。不折腾点事儿,总觉得哪不对,所以,初衷还是为了搞事情。
因为开公众号的原因,我关注了几十个知名小号和大号,每天拜读,反复地看,连留言都不放过,有的人夜里更新,我等着看完才去睡,有的人一大早更新,我在乘地铁的路上边喝粥边看,手脚忙乱。
几乎把所有奉劝女人要经济独立,要为自己而活,要保持身材容貌,要勇于做自己,要让男人追着你嗷嗷叫的公众号都看了个遍,现在让我再看到类似的标题我都有想吐的冲动.
终于拜读疲劳了,再也不想看这种教你怎么做自己的公众号了。再说,我们女人真的这么迷茫这么不会做自己吗?
现在我只留了少量的公众号在手机里,除了工作原因,必须要关注各大商场的公众号以外,只留下了一些内容更专业化,逻辑性更强的。
我不关心经济文学教育科技历史,但罗胖子每天早八点的语音还是会听,几乎都猜不懂的英文早报还是会读,Spenser单调的一整版的文字我还是会看完,内容本身对我有吸引力以外,他们对事物的敏锐度和更深刻的认知能力很值得学习。
有些文章因为专业的关系不能一下看懂,我会重复一遍把作者的逻辑、铺陈搞清楚,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找到了乐趣。
有文化的人总能把一件事掰碎了说,摊平了说,再揉起来说也不留痕迹,而没文化的人只能拍掌说“哇!你说得太对了!我就是这样想的。”
所以接下来,low逼的公众号,不用再推荐给我了。
昨天晚上听了Spenser的第一堂课,课堂本身给到的东西虽不多,但是先搭框架的逻辑是正确的,后面的课程会渐进,花点脑子想一下就知道了,况且课程时间也有限。但听课前后给我的感受却颇多。
有的学员在课程开始之前就已经嚷嚷了,这个直播平台不好啦,没有视频啦,为什么不预热啦等等之类的,课程过程中间这拨人也要嚷嚷,网络不好啦,声音卡壳啦,没有干货啦,已经听睡着啦,上完课以后还接着逼逼,能不能退钱啦课时太短啦还是别的平台比较好啦等等的。
我想说,你丫要走走,吵什么!
你上十几年的学交十几年的学费也没人保证你能成才啊!在这瞎逼逼!
很多人开车有路怒症,吃饭排队会愤怒,上菜慢了会愤怒,电影不好笑也会愤怒,这个世界不哄着他他就要愤怒。
很多人还有冷笑症,朋友换包了她冷笑,同事加薪了她冷笑,有人考到证了她冷笑,只要有人做得比她好了她就要冷笑。
我顾不上这些人的愤怒和冷笑,开微博看了有关这个课程话题里的所有课后感,有人在感谢,有人在作笔记分享,有的人干脆做成了PPT然后po出来给大家看,有的人补充了自己的见解。
我不太擅长总结,因为没文化,如果硬要我总结我只会说“哇,说得好好哦,原来是这样子的。”
刷了微博以后,好像又上了一堂课似的,原来这些话还可以那么说,跟有文化的人打交道果然比较有趣。
什么网络卡壳、课前没有预热,who cares?
所以,还是要好好学习啊!
很多人都有去健身房办卡的经历,长期坚持下来的人,都不是依靠教练的那些人。交钱办卡,只不过是给自己找一个更好的环境更持久、优质地坚持下去。那些定力十足又可以创造环境的人,在家里也能坚持健身。
所以啊,如果你办了卡又坚持不下去,花了钱都不能刺激你去体验消费,以后就把钱打给我啊!
写于2017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