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是三节课公开课课程笔记。
功能调研和产品调研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为了更好地做功能点调研,先来看什么叫功能调研。功能调研,顾名思义是对产品功能点的分析,和产品调研一样,都是目的性非常明确,注重底层逻辑的,以及去了解用户需求是否被满足。
要区分这二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功能调研:(1)关注的是业务流程和底层逻辑,(2)注重交互体验,也就是页面设置等,(3)要突出功能的亮点。 而产品调研注重的是更宏观地研究整个产品。最关键的是(1)关注产品结构,(2)关注产品迭代的过程,(3)注重调研运营逻辑。
那么两者使用的情况又有什么差别呢?大牌、老牌的产品因为品类或功能太繁杂,如果要进行整体的产品分析会非常费时费力,也不聚焦,因此进行的多为功能分析,研究某几个可取的功能点,看能不能抄,要不要抄。而产品调研则比较适合新产品,品类简单功能简洁。
做一件事情要有方向才能有结果,调研也是。所以首先要明确调研的目的。
目的分三类。是针对不同的情况去分类的。首先第一类的情况是是竞争对手上了新功能,这时候调研的点就是两个,一就是自己的产品要不要也上这个功能(有没有用户需求)?而是能不能上?目的是为boss做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类情况是自己产品准备要上新功能,看看别人怎么做的。看的三个标准是(1)别人哪些功能点做得好(2)自己的产品要怎么抄才能为我所用,适合自己的用户群。如果可以抄,就不需要花时间自己去开发,能够争取缩短上线时间。(3)抄哪些,不可能10个好的功能点全抄,还是那句,为我所用。目的是寻找功能点的有效做法,缩短上线时间。
第三种是比较轻松愉悦的自学为目的,那么数据不需要太细致,主要是锻炼自己的判断能力。不要只关注交互层面的小修改,而尝试尽量去挖掘底层逻辑,这样才能有提升。如果能够达到自己的观点和大牛们差不多的话,证明你也就有了产品感了。
明确了功能调研的目的,那么下面开始功能调研。功能调研的核心问题有仨。
第一,产品的关键参与者是谁,谁会用?第二用户为什么会用我们的产品?第三是怎么用产品的功能的,流程和逻辑是什么样的?
那么核心问题要从哪些方面去分析呢?还是从以上提到调研目的的三种具体情况入手。
第一个情况。对手上新功能的时候。
一方面要考虑能不能抄。用户群是否符合?这个不多说了。以及对手的数据情况?如果数据好要加快上线,数据不好也要及时跟进,看还要不要上。另一方面考虑能不能抄。也就是是否有技术壁垒或特殊门槛,有些功能有技术壁垒,譬如要导出微信通讯录,就必须与腾讯有深入合作,能不能拿到这样的资源?
此时,因为你的调研结论会成为boss的决策依据,所以必须要拿出自己的结论。虽然最终是否上功能不一定根据你的意见,可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个鲜明的结论抉择,那就只是一个单纯的数据搬运工,价值不高。
第二个情况。自己要上新功能,需要借鉴别人的时候。
(1)关键是找到功能的核心关键点,知道这个功能具体解决了什么问题。以及了解它的逻辑、流程。(2)考虑你的目标用户,这样有利于知道怎么抄。(3)深入了解自己产品的现状。知己知彼,针对自己产品不好的地方去抄。(4)选择调研的目标产品,尽量选择行业领先、产品领先的产品。(5)分析目标产品和自己产品的相同点和差异点,一般相同点是共性,差异点是别人的发光点。
第三个情况。自学。自学时的调研大致按照功能调研的概念进行就好。
设定调研的专一功能点,不可能10个功能都调研,只研究一两个功能,其他功能作另外的专项了解。
考虑用户,需求,场景是否被满足。
关注大概得底层逻辑和产品流程。(不需要十分精确,因为不需要一比一copy)
关注产品亮点。(多看亮点发现积极的东西)
从身边人了解数据表现。
另外扯一句。数据表现有三种。分别是覆盖率,分布量和成交量。
最后是不要踩调研的一些误区。
第一个最大的误区是没结论。必须要敢拍板敢下结论,这份调研才有价值。否则这部分觉得可以,那部分觉得不好,每个准信,会拖延boss决策时间,自己的工作价值也低。
另一个误区我感觉我老是无法避免。就是杂乱。调研要直接明了,PPT两三页,word一页搞定,把结论写明白,有兴趣的人会与你继续讨论。
最后一个误区是“非要提改进意见”。之前看过一个故事说有人一入职就给老板发了公司改进意见,结果老板就叫HR送客了。提意见证明你很用心,但一般调研都是比较表面的,意见能提出来的大多是交互层面的,是很容易改进的非关键问题。提了也不是特别有建设性。当然如果能提出有关底层逻辑的改进意见,那就挺厉害的。
文章最后,还是发表一点和老师不一样的观点。抄就是跟风,一辈子跟着别人屁股跑的app,做不了app届的乔布斯。在迭代里创新,在稳定中尝试做差异化。或许是我最后一点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