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22年的农历十一月十三日,爱新觉罗·玄烨,即清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享年69岁。作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共在位61年),他明智而开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消除内乱和外患;经济上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文化上推广儒家文化,提高国民的素质,积极推动对外文化交流,为康雍乾盛世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康熙帝驾崩后,他的贴身太监赵昌被连夜处死。赵昌之死的经过记载于各种野史中,其中最详尽的是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所著的《在华回忆录》。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晚,马国贤正在与另一位传教士安哥拉在御花园内闲聊,忽闻宫内传来阵阵骚乱之声,后又转变成刺耳的呼救声,并且声音越来越大,最终逐渐演变成惨叫声。马国贤与安哥拉惶恐不安,忙起身离开御花园。翌日,马国贤听到康熙帝驾崩的消息,并且康熙帝的贴身太监赵昌被雍正帝连夜诛杀,家产悉数充公,家人全部为奴的消息。
雍正刚继位就迫不及待处理父皇的心腹太监,其中是不是另有隐情?我们先了解一下太监赵昌。
清朝皇宫有个规矩,皇子年幼时,有专人会从包衣中选出一名与皇帝年纪相仿的太监做伴读,而太监赵昌就是被选中作为康熙的伴读。康熙八岁即位,少年时顺治帝与他母妃相继离世,两人共同经历朝局动荡,赵昌辅佐康熙帝于1667年开始亲政,两人也因此结下深厚友谊,善于察言观色、聪慧过人的赵昌成为康熙帝最为亲近的人。
在康熙帝时代,赵昌依仗康熙帝的宠信,一路平步青云成为内务府造办处总管,这也使得他能够轻而易举的贪污牟利,他在京城置办田产良铺、金银珠宝、文玩字画等珍贵之物数量多到无法做出详尽的统计。不过,作为不健全的男人,虽然贪污受贿,但并未做出其他僭越之事,这也使得康熙帝对于他的贪污受贿知之任之。
但为何雍正帝要这样急切的处死他呢?主流的说法有以下三种:
一、赵昌安插眼线监事皇子。
古代皇权至上,作为未来可能继承大位的皇子,一切举动被他人所监视,毫无秘密可言,所有行为举止被人看透掌握,心中必然生出阵阵杀意。当然,赵昌监视自己,可能是康熙帝授权,亦有可能是其他皇子指派,但无论是谁指使,都说明他是自己的敌对之人,处死也在情理之中。
二、赵昌为胤礽的之子弘皙制作火镰。
胤礽作为康熙帝的嫡长子,本是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但经过两次废力后,最终无缘天子之位。火镰作为一种取火工具,寻常百姓家也是常用之物,赵昌将该物品制作给皇孙玩耍,本是件寻常小事,但雍正帝有意针对,被冠以意图谋反之罪。
三、盗取国库财产。
拥有康熙帝极致宠幸的赵昌,行为逐渐肆意妄为,不仅贪污受贿,卖官鬻爵,还盗取国库财产,足有五千万两之巨。可惜雍正帝儿子乾隆帝,宠信贪官和珅,致使和珅贪污受贿,大肆敛财,抄没家财时,共抄出白银八亿两,是赵昌的十六倍之多。
不过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见解:
这个原因就涉及到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康熙帝共育有24名皇子,其中参与夺嫡事件的共有9人,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本来最有可能成为皇位继承者是嫡长子胤礽。胤礽本深得康熙帝喜爱,被立为太子,但由于种种原因,二度废力后,于1708年彻底被废除。太子胤礽被废后,其他八位皇子都觊觎皇位,开始血腥的明争暗斗。经过残酷的斗争后,最终决赛圈是四皇子胤禛与十四皇子胤禵的较量。
康熙帝临终前曾下诏“传位十四皇子”。但是贴身太监赵昌押宝于四皇子胤禛,与胤禛联合篡改遗诏,后改为“传位于四皇子”,康熙帝驾崩后胤禛怕事情败露,连夜诛杀赵昌,想将真相彻底埋葬。
但该理论存在致命漏洞,康熙遗诏有着汉、满、蒙三种文字,就算能篡改汉文,也无法篡改满、蒙文字。当然,因为遗诏是在康熙帝驾崩后三日才颁布天下的,故而也有学者认为康熙遗诏并非康熙帝亲笔所写,而是根据隆科多口头宣读的内容记述而成。不过这就牵扯到雍正是否是篡位这个话题,这里暂不赘述,将来有空再做详论。但就算遗诏并非康熙帝亲笔所写,作为太监的赵昌,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能协助胤禛进行篡改,故而因篡改诏书而被杀的原因太过牵强。
因篡改诏书而被杀不太可能,那赵昌被杀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贪污受贿,以及卖官鬻爵,已严重影响清朝国本,毕竟明朝四大太监的所作所为,尤其是熹宗宠信的大太监魏忠贤,他就像催命符,加速大明的灭亡,这些都给雍正帝敲响警钟。康熙帝在位61年,雍正帝对于赵昌的所作为所在已经深恶痛绝,为保大清之国本,必欲处之而后快。
虽然雍正帝继位初为巩固帝位,采用铁血手腕进行清除一切质疑。清算八爷党的同时,也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力推行摊丁入亩等政策,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使得国库充盈;整顿康熙朝晚年贪污成风的吏治情况,创新性建立密折监视制度,同时设立军机处和秘密立储制度,使得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短短的十四年,使大清朝康乾盛世平稳过渡,起到承前启后的引领作用。这么看来,雍正帝速杀康熙贴身太监的事,显的不那么重要,真相也将淹没于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