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逻辑填空
一、词汇辨析。
1.形近音近义词、词义不同侧重。
[1.把字拿出来组词(语词内部)。2.整体搭配(词与词之间的搭配)]。
【例如:品行,品性。】解释:品行强调日常行为习惯,品行则强调性格。
方法:两个词有一个字相同,就去找不同的字的侧重点。
2.固定搭配。
[1.找搭配。2.形象二分法]。【例如:爱护,爱戴】解释:爱护一般是上对下比如老人对孩子,爱戴一般是下对上,比如我们对周总理。同时,爱护后面可以接物,比如爱护公物,但是爱戴后面必须接的是人。
方法:约定俗成的一种搭配习惯,这就要靠语感积累了。
3.感情色彩。[褒义中义贬义]。慎用感情色彩。
【例如:后果成果结果】解释:结果是一个中性词,成果就是一个积极的褒义词,后果一般都是消极的贬义词。
方法:到底选什么,要靠【语境】决定。
4.语义程度的轻重。
【例如:违反违犯】解释:“违反”和“违犯”的区别就在于严重的程度和行为者是否有主动、故意的倾向。
方法:到底选什么,要靠【语境】决定。并且区分在文中程度的轻重。
二、语境分析。
题型之所以叫逻辑填空,也就是说我们要选择的词要跟语境当中的信息能够形成逻辑关系。形成逻辑关系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关联词。如果材料中出现了【关联词】,那么一定要注意它所体现的逻辑关系以及由这种关联关系体现的内容上的逻辑。
关联词有8种类型。分为:1.并列关系。2.递进关系。3.选择关系。4.因果关系。5.转折关系。6.条件关系。7.假设关系。8.承接关系。
图展示:
①并列关系 由“和”、“同”、“与”、“及”和“顿号”等词连接起来的。那么前后语境的意思应该和情感色彩的词汇应该相近。
②递进关系 :(不仅..而且...)意味着递进前后的两部分从宏观上来讲应该是一致的.不仅…而且,一般“而且”后面的程度要更深更重一些。递进之后的词汇程度更重。
③选择关系:(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也许..也许)根据语境来看,要么语义和感情相反,要么相近。
④因果关系:(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由于..就、因此)(暂时没找到对应的考点子。)
⑤转折关系 :如果出现了转折词(但是、却、然而...),那么前后的语境的意思和感情色彩都应该是相反的。
⑥条件关系:(只要..就,无论..都)(暂时没找到对应的考点例子。)
⑦假设关系:(如果..就、 假如..那么)(暂时没找到对应的考点例子。)
⑧承接关系:(.又..,…就..,…终于..,然后…,…接着…,首先……然后……) ,。关联词前后说明连续动作或者连续发生的事情,分句前后有先后顺序,不能将分句顺序进行颠倒。
还有一种是【解释说明关系】:最典型的解释说明提示信息就是“冒号”,“破折号”。比如空出来一个空,然后后面紧接着出现一个冒号,后面一堆文字,那么这个空就要对后面的文字进行概括。
逻辑填空题,可根据关联词类型来推理应该选择什么内容,算是一种辅助技巧吧。只有这样的技巧只能在不认识不熟悉词汇的情况下做一种可能性的判断,并不能保证一定正确。要拿到高分,积累词汇、多刷题、培养语感是必不可少的。
逻辑填空小技巧:偏口语化的表达尽量不选,不够正能量、不阳光的词语尽量不选,根据文中给出的语句找到与选项对应的词汇..
逻辑填空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是重在日常积累,技巧为辅助,如果实在不会的就用语感(看哪个顺眼就选)。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词汇并且理解应用于什么场景,并且培养语感,才能应对考题胸有成竹,技巧可辅导帮助解题,但是作用并不够大,还是需要平时多刷题,多积累词汇,我也会专门开一篇文不停的累积词汇,为了国考能够成功上岸,加油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