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次送货的思考,月初下了一个订单给供应商A,给我的答复是10天左右做好,物流2天时间,到现在已是半个月时间,货还没有送达现场。
从我的角度,以为自己很努力在跟踪进度了,基本每天都在微信或电话询问情况,可我翻开电话记录的时候,有点不相信,不可能吧,我才打了6个电话,8天微信聊天,个人感觉每天都在催,其实并没有跟自己想象中那样关注。这个订单相比其他的追踪更勤,心理上认为做的相当可以了。听闻另外一个项目同时下的订单给他,一天3个电话,有一副先做好的亏本用专用车给他运了过去,而我这边因为给的压力不够,要晚一个礼拜。型号现在不是争分夺秒,不然这个事情我难辞其咎。这个细节暴漏了自己努力不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没有同样的对比,我真的会以为自己很用心称职了。反思一下很多事情我是否真的尽心尽力,是否还能做得更好?最可怕一点是在没看到别人的付出和成果前,自欺欺人的认为自己已经到了极限,对自己很满足,没有更进一步的念头。为什么同样的订单,别人选择了先给别人,那一定是我的原因。说服别人,把自己的难处和紧急情况反应给供应商,施加压力这块需要提高,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该强硬的要强硬。
从另外那个项目的人的角度,他知道同时下的订单,厂家为难的时候,跟厂家说我么项目还需要一段时间,不那么紧急,让先满足他们。这个事情听厂家跟我讲过几次,深入人心到这次送货的司机也跟我说起,这种为了自己打压别人,忽悠不了解情况的厂家,让我有点气愤,就事论事据理力争可以,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死活的说法让人无法忍受,真想过去扇他两大巴掌。他的这句话导致厂家对我这边不紧不慢,装货的时候压在下面,说是不着急什么时候到都可以,还选择拼车,没有用专车。我不知道中间环节谁传递给司机这样的消息,我传给供应商,供应商联系加工厂,加工厂是不是另有其人负责联系货车我不清楚,就简单地3层传递,到最后就变成这样,有点像度数时玩的传说悄悄话的游戏,每个人接收和理解的差别,导致最后天差地别。流程太长中间环节多容易出问题,每个人经过自己的处理,选择性的挑了一些自认为正确的部分出来,别人理解的时候未必能全部领会。国企可能都有这样的一个通病,程序化的流程很长,签个合同也好,打个请示也罢,不走个半个月到不了总经理那里。缺少沟通跟效率,做事拖沓墨迹,消磨人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