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孩子,财产够分吗?来来来我替你绝了后患,儿子留一个就行了!”
清朝雍正年间,有个叫陈智的人,家里两个儿子,老大阿明,老二阿定。两个孩子从小一起吃、一处住、一起上学堂,感情很好。长大后两人更是一同耕作、互相扶持,乡邻都称赞他们兄友弟恭,陈智很是欣慰。
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年陈智去世,两个儿子各自成家分开过日子,对父亲留下的七亩余田该归谁有了分歧。
两家各执一词,怎么也谈不拢,渐渐心生嫌隙、积怨日深,最后竟闹上了公堂。
面对讯问,老大阿明拿出父亲遗书:“白纸黑字,田地是父亲留给我的!”老二阿定不服气:“爹爹临终叮嘱过,田地留给我!”
两人争执不下,循吏蓝鼎元一拍惊堂木:“别吵了,这事你俩都有理,是你爹不地道,待我开棺!”
兄弟二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蓝大人什么意思。
蓝大人:“兄弟争讼大不孝,这案子我断不了,开棺让你们老爹来断!你二人各伸一只脚在棺盖下面,我派人用力压,谁不疼,田就归谁。左右脚任选我不强求,伸个不怕疼的进来就行。”
阿明、阿定齐声说:“两只脚都会疼啊!”
蓝大人故作惊奇:“咦?怪了么这不是!两脚就没一个不疼的?”
看看堂下二人没动静,蓝大人继续说道:“自己左右脚都怕疼,难以取舍,老爹对你兄弟二人何尝不是如此,你们难舍一足,他又怎能偏爱一子。这事过几天再审吧!”
退堂后,蓝大人让衙役把兄弟二人用铁链锁在一起,饮食起居不得分开,就连上厕所都得同蹲同立。
起初两人互不言语谁也不理谁,过了几天渐渐有所缓和,又过几天两人仿佛找回了小时候的感觉,互相照顾起来。
蓝大人又把阿明阿定带上大堂,问他们是否有孩子,两人说各有两个儿子。
衙役把四个孩子绑上大堂,对兄弟二人说:“你父亲就不该生两个孩子!假如只有一个,田宅钱粮都归一人,逍遥自在。现在你俩不幸都有二子,日后互相争夺,免不了反目成仇。今天我就替你们做个好人,阿明留长子,阿定留次子,另外两个送去养济院给乞丐当继子,没田产可争,绝无后患。”
阿明阿定听完,扑通跪倒求饶,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表示再不敢争田地,真心实意愿让给对方。
蓝大人嘴一撇:“就算你们真心相让,家里媳妇也未必同意,先回去商量商量,三天后再来回我。”
第二天一大早,阿明阿定就带着妻子和自家族长一起来到大堂。四人对过往争田的事羞愧难当,都不想再要田地,愿把地送给寺院供养僧人。
蓝大人一听,骂道:“嘿!这更不孝了!你老爹辛苦一辈子挣下的田产,你们争来让去倒让别人占了便宜,九泉之下他能瞑目吗!既然都不想要,那就还给老爹。从今后,此田为祭产,你二人轮年收租备祭,子孙后世永无争端。回去吧!”
两兄弟的争端被仁慈机敏的蓝大人轻松化解,陈家诸人倒头拜谢,围观百姓拍手称颂。
这个故事出自清代《蓝公案·兄弟讼田》
阿明阿宁从小关系很好,后来为争父亲遗留下的田产反目成仇。如果蓝大人把田产一分为二判给两人,很公平,但这样的话兄弟俩以后可能就老死不相往来了。
蓝大人没有这么简单粗暴把案子断了,而是用双足比二子,让两人幡然悔悟重归于好。
最后又将田地判为祭产,妥善解决了归属问题,结局皆大欢喜。
说起争家产这事,真是从古至今没有断过。上到帝王家夺皇位,下到百姓家争钱财,无论遗产多少,好像都要争一争,不争就吃亏了,就过不去。
不说别的,就现在为争房产上法制节目的一抓一大把。公证处每天都有咨询如何写遗嘱才能避免其他兄弟分走老人的房子。
有人说父母在的时候,兄弟姐妹是亲人,父母走了,兄弟姐妹就变成了亲戚。
亲人之间可以不计得失,亲戚之间就要把账算清楚了。
其实,这不过是给自己找个借口罢了,用所谓身份的转变掩饰自利的凉薄。
人为财死太荒唐,鸟为食亡终凄凉,海阔天空退一步,世上几人共爹娘?
多大的缘分才能生来血脉相连,才能多年朝夕与共,还有什么是比亲情更珍贵、更值得珍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