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同事聊天,聊的大概就是关于对生活与工作的看法,才发现我原来是属于“生活型”,一直以来我的生活都比工作重要,因为我知道我的生活包括工作,而不是工作包括生活。自从知道我是属于生活型后我才清晰的为这些年的不好好工作整天尽想着怎么玩找到一个更好的解释。
现在回想以前好像我总是在懵懵懂懂中走过,如果不是那次我姐为我选的设计专业,如果不是那次她鼓励我去旅行,如果不是她一次一次的指引,我不知道我现在是什么样,可能现在是在工厂的流水线上机械劳作,然后晚上下班后穿着白褂,七分裤,还有一双拖鞋在街边的大排档吃着烧烤,喝着啤酒,最后回去睡觉,日复一日,又年复一年,这就是我小时候为我长大后做的画像。
我原本喜欢经济,本以为大学可以学习经济,但是意外的选了设计。对于设计我从来没想过,因为的总是觉得这个离我太远,因为从小美术课基本就是徘徊在及格线和良之间,就我这样的人怎敢想有一天我会是“设计师”。当然现在我也不是设计师,其实也只是一个设计行业的搬运工而已。
很感谢姐那次费尽苦心鼓励我去旅游。从学校出发一路向北,看过江南的小桥流水,也感受过海浪的气势磅礴。领略了泰山的雄伟,坐看介休绵山的惊险。一路走完,从南到北,在江南我享受过这里的精致与古朴,在泰山我为自己半夜还奋斗在“爬”山而最后没能看到日出只能无奈一笑。在日照认识了第一位驴友并一起前行,我也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成为了“驴友”。在平遥吃面,各种面食基本我都尝了一遍,其中有一次我往面里放了很多芥末,结果最后是咬着牙吃完那碗面。自于为什么放那么多芥末,只能是说我太过土气,原来一直听说有芥末这个东西,但是始终没能尝过,总是觉得这个好高大上,所以那次就多吃了点弥补了这些年。后来回到北京,我的心态慢慢的开始了变化,若你问我都变成什么了,我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只是隐约发现自己想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对生活越来越乐观。
这次的旅途让我对自己从新定义,曾经我也梦想有一天能够成为一个商人,叱咤商界,后来我发现我要的并不是腰缠万贯风光无限,只想过普通的“自由”生活。对于生活我很注重自由,没有自由的生活,那生活又有什么意义?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进国企和事业单位,因为的怕我有一天进去了,我放不下,那我也就没有的我认为的自由。
我最喜欢的生活应该就是像现在这样,有时间写写日记,有空大家一起发发牢骚吃吃饭,哪天觉得心情好拿着相机拍照拍视频,记录着身边的亲人或者朋友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当我每次翻阅观看以前的照片视频,都有种成就感,甚至觉得我很伟大,我能够重现他们已逝的时间,不管在那段时间里他们做的是什么,最重要的还是里面的人是不是自己。
这次我的旅行日记起名叫做《伏笔青春》就是想让我的青春为以后的回忆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取这个名字也是在鼓励自己要在年轻的时候多做有意义的事,为将来的回忆多添一份精彩。
多少次我在幻想我80岁的时候走不动了,但是能在自家的院子里看着年轻时候的经历。笑看人生,我觉得我这一生应该是快乐的,因为我把生活当看作一个故事,而我现在一边创作一边演绎一边记录。不过最近我有点担心这个科技如此快速发展,几十年后照片查看器不支持jpg,播放器不支持avi,mov和mp4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