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将军
【典故经过】
《后汉·冯异列传》记载:汉室的中兴功臣冯异,为人谦虚,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在路上若与将领们相逢,从不抢先争道,往往引车避之。进退举止有度,行军打仗每到一个住所。许多将领便聚在一起争论自己的战功,而冯异常常是不声不响,一个人背靠大树坐下,从不争功。因此军中给他送个绰号叫“大树将军”。光武帝对他很敬重,重要的国家大事都和他商议。
【人物简介】冯异,后汉父城人,字公孙。好读书,精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多有战功,为孟津将军,后封阳夏侯。
【解释大意】大树将军,比喻一个人品质高尚,遇事无争的意思。后常指不居功骄傲的将领。
大狱一起,冤者过半
【典故经过】
《后汉书·刘英传》记载:楚王刘英,是光武帝之子,刘英好游侠,好宾客,喜黄老之学,信奉佛教。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一个叫燕广的人告诉楚王,渔阳的王平、颜忠等造作图书,有逆上谋反之心。汉明帝刘庄交待有司查办此事,结果楚王刘英被迫自杀。明帝大兴楚狱,狱吏从楚王生前的记录簿册中,发现了一些天下名士的名单,其实名单是楚王私自记录的,这些名士未必与楚王有联系,结果明帝把名单所载之人全部捕入狱中。颜忠、王平等为了求生,推卸责任,供出了许多不实之词,污蔑与自己还不曾见过一面的隧乡侯耿建、郎陵侯臧信等10个侯王,结果雪球越滚越大,涉及面越来越广,牵涉的人成千上万,不实之词也越来越多,真假掺杂,一时查不出头绪,明帝更加震怒。好多官吏皆惶惶不安,不敢对无辜人持宽恕之心。鲁国薛人寒朗当时曾参与考察楚狱,他深知诸侯蒙冤,便单独提审颜忠、王平等人谈其中一诸侯的相貌特征,结果他们二人的说话与那诸侯相貌不合,寒朗便上书明帝,言说各诸侯无辜,纯是被人诬陷。明帝召问寒朗:“颜忠等为何要牵连别人?”郎答:“是为了减轻自己罪责。”明帝又问:“既然如此,何不早早上奏?”朗言:“虽然觉其无事,但这样大的案子恐怕国内还有揭发者,故未敢及时上奏。”明帝骂道:“躬治狱之吏,不能秉公办事而鼠持两端,来人!给我把寒朗提出斩首!”寒朗说道:“愿再说一句而死,臣不敢欺君,不过是为了国家社稷罢了。臣见那些考案狱吏,都众口一词地认为:妖恶大案,出之不如入之,这样可以无责任,少担风险。结果拷一连十,拷十连百,涉及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不敢秉公办事,公卿在朝会上不敢提出异议,下朝之后,仰屋叹息不止,明知当今楚狱一案冤者太多,为何公卿也是鼠持两端呢?问题是他们不敢犯颜以迕陛下,臣今所语,死无遗恨!”明帝闻此,心意理解,于是亲自到洛阳监狱重审狱案,当即释无辜者1000多人,楚郡监狱释放者400多家。明帝说:“大狱一起,冤者过半。”
【人物简介】汉明帝刘庄,光武帝第四子,母阴丽华。十岁通《春秋》,建武十五年,封东海公。建武十七年进爵为王。建武十九年立为太子,光武帝中元二年二月即皇位。公元57-75年在位,永平十八年八月卒,年48岁。
【解释大意】“大狱一起,冤者过半”,指冤案者太多的意思。
大逆不道
【典故经过】
《汉书》记载:刘邦和项羽争霸天下,展开了长期的征战。两年相持,胜负难决。有一年两军在广武涧相遇。项羽想与刘邦一人决斗,就向刘邦喊到:“如今,年轻力壮的苦于当兵打仗,年老体弱的疲于转运粮草,天下不得安宁,就是因为咱们两人。你有种,今天我们决一胜负!”刘邦知道项羽八尺大汉,力大扛鼎,自己决不能单独和他较量。于是他回击项羽说:“你为人臣却杀害君主,不仅杀了已经投降的秦王,而且还暗中谋杀异义帝。你大逆不道,罪大恶极,天理难容,我正带领仁义之师来诛讨你这残暴贼人!”
项羽这时已经气的浑身发抖,命令乱箭射击刘邦,接着混乱开始了。大战一天,互相不分胜败。
【人物简介】刘邦,见“一败涂地”条
【解释大意】大逆不道,旧时指犯上谋反者,现指罪大恶极的意思。
大喜过望
【典故经过】
《史记·黥布列传》记载:九江王英布归服刘邦,刘邦因其先前位居王位,恐其骄傲自大,因而一边洗脚一边接见英布,想先用这种傲慢的态度接见英布,以使其折服,然后又用华的帷帐、精美的饮食、众多的从官招待和服侍英布。这一切超过了英布原来的期望(原文“大喜过望”),心里特别高兴。
【人物简介】刘邦,见“一败涂地”条。
【解释大意】大喜过望,只因所得超出原来的期望而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