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川月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下这个自媒体时代里,学生们会受到充斥于现实与网络的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不易形成健康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不良影响可能是深远的,甚至会影响到他们走上社会后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而语文教材中优秀文学作品的人文价值,在形成学生健康美好的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上,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会像火炬一样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可当下的中学课堂上关于爱情的教育却是少之又少。高中生正处在情窦初开之际,对于爱情,既充满了憧憬又不知所从。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里,他们所接触到的各类信息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爱情观、婚姻观。我们可以借助高中语文教材中难得的爱情题材,对他们进行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教育,把他们对婚恋的认识导向一个健康正确的方向上。《卫风•氓》中女主人公形象所承载的以下几个方面的人文价值,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中生来说,或许能使他们得到爱情婚姻等方面的一些启迪。
爱情是甜蜜浪漫的,婚姻却是现实而琐碎的。《氓》中女主人公从恋爱中约会的甜蜜浪漫,到结婚后的勤恳持家的经历,会让涉世未深的学生对爱情和婚姻有一个直观的感知:爱情的甜蜜是因为彼此的空间距离。即便是等待和期盼,所受的煎熬也是满含惊喜的,所怀的忧愁也是无限甜蜜的。婚姻是现实而琐碎的。多么狂热的爱情一旦步入婚姻都会趋于平静,都得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得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可以全身心地爱一个人,但永远不能失去自我。恋爱中,女主人公为了爱情,毅然冲破礼俗的束缚,自己做主约定了婚期;结婚后,面对贫穷的夫家,她日夜操劳毫无怨言,整个心思考虑的都是丈夫和这个家。当辛苦操劳换来了生活改善之后,却发现丈夫对她的态度越来越恶劣了。这个来自古代的沉痛教训,在现代社会中也曾频频出现,这就会促使学生深思,是什么让这段源于爱情的婚姻最终还是失败了?其实并不是所谓的“夫妻只能同苦不可同甘”的符咒,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因应是在婚姻生活中女主人公为了家庭失去了自我。从而使学生们明白:可以全身心地爱一个人,但永远不能失去自我。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要为自己有尊严地活着留一个支撑。
生活中有些苦痛要靠自己去面对和解决。《氓》中女主人公回到娘家将自己的不幸说与兄弟们时,得到的却是他们的讥笑。此时的她“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意识到一味地像怨妇一样四处哀诉是无意义的,有些苦痛只能自己去面对和解决。在认看清丈夫“反是不思”的绝情后,就自己拿定注意决定结束这段痛苦的婚姻。处在极度苦痛中的女主人公表现出的冷静与理智,会启发学生,面对人生困境或痛苦时,只有自己理性分析现状主动面对,才能走出不幸的阴影。
文学经典的魅力在于它所蕴含的多元价值,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时间解读都会生出不一样的思悟。带领高中学生走进文学经典,我们的目标不应仅仅锁定在知识层面的讲授,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健康美好的情感,引领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文学作品中那些闪耀着真善美的人文精神之灵光,并把它渗透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而去影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