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心比作一片湖,那么光从表面上看,它必定是清澈透亮的。虽然总是呈现不同的颜色样貌,但它们都同样印照太阳的光辉、婆娑的树影,以及飞鸟掠过的痕迹。我们从彼此那里看到的就是这一片片充满各种投影的湖,所以总会产生“我了解你”这种错觉。而湖底的世界,我想在很多人那里,都是一片淤泥。把一颗小石子投入湖中,湖面荡起波纹后即复归平静,这小石子也静静地落入湖底,成为湖的一部分。可如果湖太小石头太大,湖底的淤泥就会泛起,这样整片湖都浑浊了起来。
前些天的我就是这一片被搅浑的湖。稍显脆弱地,我哭过三次。在情感无法给予能量的时候,唯有理智可以倚靠。所以我出现在了这里,开始移动我的手指,记录,分析,开解。
第一次哭是想起过去情感上的挫折。想到诚意缱绻在冬夜路灯下也满心欢喜的爱恋,想到全身心的信任与付出被戏耍一般地丢弃,想到要宽恕别人的局限而含着眼泪抹去的怨恨与愤怒,想到书里说 “爱,是众天使向群星的膜拜”。然后就这样自叹自怜了,怀疑自己是否不值得被认真温柔地对待,是否我想要寻找的心灵契合的伴侣真的只是虚无缥缈的幻想。所以小w同学,我不是怪你,只是你那尝试性的、在酒精和众人的起哄之下作出的表达,让我有点心酸。
第二次是面对分离。我在这里待了一年零一个月。听过《北京北京》吗?它里面是这么唱的:“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死去;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我在这里寻找,在这里失去”。贴出来才发现这首歌这么契合我的心境。昆明是一座我非常陌生的城市,我并没有从它身上找到太多家乡的味道。它对于我的意义,几乎就是工作的地方。在这里,我可以养活自己不再依靠父母,我一点点学着做人做事,我有闲暇时间可以看书、学习、思考我的人生、寻找我的方向,我认识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情感。是啊,我也习惯了,我也舍不得,可是,“也许,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选择”。
第三次是当我怀疑我的朋友。所谓朋友的交心是否只是一种笼络人心的手段?朋友理解错我的想法帮我做出的选择是否出于故意?当我发觉内心正在这么去想的时候真想扇自己一个耳光。可即使是这样,这份不信任感依然没有消解。这些天读胡适,他说“人生的大病根在于不肯睁开眼睛来看世间的真实现状。明明是男盗女娼的社会,我们偏说是圣贤礼义之邦;明明是赃官污吏的政治,我们偏要歌功颂德;明明是不可救药的大病,我们偏说一点病都没有!”是这样吗?我的痛苦的来源就是这不肯睁开眼睛看世界吗?常有人说我太理想化了,看不清社会现实。曾经我以为这个问题不重要,因为社会观念不就是一堆价值观的聚合吗,在这其中,有人逻辑不清、思维混乱,有人心怀叵测、道貌岸然,有人怯懦无力、不懂思考只懂盲从。我要用这些人形成的价值观来衡量我的生活吗?
但是到了现在,我突然发现这以往观念里包含了太多的主观成分。就像认为贫穷的人一定凄惨无奈,认为富裕的人一定空虚浮躁也是一种无理智的想象。 是了,我终于明白我在许多场合的羞涩、安静、不善言辞到底是因为什么了。打从一开始我就把自己放在对立的位置上,我认为自己是与世不合的,而因为担心被排斥又不想把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于是给自己披上了一层自以为是的伪装,认为这样才是合时宜的。可说的是独立思考、寻求真实,其实根本就不懂什么叫做有教养的怀疑精神。在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就凭借想象推断别人的想法、态度,然后根据这想象出来的东西来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这究竟是在做什么?在今天之前,真的真的没有想到,当我信誓旦旦地说要认真生活以后,我竟然活得这么地,这么地一叶障目、管中窥豹、盲人摸象。难怪人家要说我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真是羞愧难当。
这会儿感觉舒服多了,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泪洗过的良心,就像雨后的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