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三个月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公司的正规培训,我现任的岗位是审核专员,服务于一家慈善机构。其实对于我们老百姓而言,在哪、为谁工作,都不重要。因为我们都是一打工者的心态做事,我是稀里糊涂的进入到这个行业,又稀里糊涂的审了几千份材料。但总部质控部的培训让我知道了,以前很多未曾接触过的信息。长达三个小时的培训,留下的记忆不多,却都是慈善事业运营之精华。
一多方共付。什么是多方共付?顾名思义就是多个对象共同支付。这是慈善机构的运营方式。打个比方,如果某药企生产出一种治疗白血病的特效药,但价格很贵,就好像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格列卫2万多一支。白血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才能续命。中国大部分家庭估计都难以支付高昂的医药费。政府呢?其实也希望将这类药品纳入医保范畴,但资金庞大仅凭国家财政无力承担。于是政府相关部门找到药企与之一起协商:患者购买3支药,可由医保报销部分,药企援助9支。如此一来,三方共同支付,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于是慈善基金会就此成立了,类似于中介为政府和药企公开透明地为老百姓做慈善之事。
二合作共赢。很多公益项目,并非如人们所想的,进行直接赠送,而是对于真正的低保、低收入人群,选择全部捐赠;对于一般薪资的普通家庭,是需要在其可承受的经济范围内承担一部分的费用;而对于像李嘉诚,王思聪,这些高收入人群就需要他们自掏腰包了。这也体现出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将社会财产合理再分配。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药企的销量,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国家的民生难题也得到了解决,多方共赢。
三公益或促销?很多人可能会疑虑:既然是慈善,为什么不直接把药捐给所有人呢?首先企业的工人、机器、药材,包括这种特效药的研发都需要昂贵的成本,让一个企业一分钱不赚就把药捐出去,我估计没几个人能做到。即使做到了,估计这个企业离倒闭也不远了,这份公益项目也就无法再持续下去。这就是为什么公益事业看起来像超市促销一样,但确实有实质性差别。超市促销是消费者买了商品,那么厂家必须得按照规定赠送指定物品。而公益,即使你买了商品,也不一定能得到援助,可能你的申请没有达到援助条件,就会被拒之门外。
四不劳而获。很多人都会形成这样的思维,当公益机构每月雷打不动地援助你药品,日积月累,你就会觉得这是你应得的。曾经援藏战役时,一些军队经常拖着物资行走在藏线上,士兵们看到沿线饥饿的小孩,就会停下车给他们分发一些食品。但后来当他们没有停车时,这些小孩儿就会拦在车前,进而抢夺车上的食物,他们认为这些食物就是他们的。
我每天忙成狗一样的做着审核的工作,却不知为何要这样做。我一直不能理解,觉得要送就简单点,经常抱怨工作繁琐,我甚至都怀疑过自己是否真的是做慈善活动的?今天培训完以后,我可以坚定的说,我就是在做慈善公益事业,而且帮助了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