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同学聚会,我向他们推荐“书之媒”平台(以书为媒,为作者提供更多变现渠道),希望他们能投资,于是所有的谈话几乎都是围绕书和书店。
谈到书店创新营销模式,诚品书店是绕不过的话题。一个同学虽然是典型的工科男,但谈起诚品还是颇有自己的见的。他还讲了一个香港的著名专栏作家对诚品吴总的评价“诚品书店是对作者最刻薄的书店”的故事:读者听闻香港某大咖的书不错,本想在路边书店购买,突然想起自己是诚品书店的会员,去诚品书店买书有较大折扣,于是去到某一间诚品书店,这里比街边的小书店漂亮多了,环境宜人,咖啡飘香。于是读者坐下来,点了一杯咖啡,顺手打开那本准备要买的书读了起来。书写的实在是吸引人,读者喝完咖啡,也一口气读完了那本书。放下咖啡杯,看看手中的书,读者将书放下来起身离去。
吴老板有时候对作者说,书不好卖,读者愿意看书,不愿意买书,不过就是卖书不挣钱,我也会坚持下去。作者听了有点沮丧,心想这么好的书,读者怎么就不愿意买了呢?幸亏吴老板卖书不挣钱还要坚持开店,为吴老板点个赞!不过当听到店员说最近咖啡卖得不错时,吴老板笑了。
不知道为什么书业的一些大佬总说书店要转型,最好就是挂个羊头卖狗肉,最不济也要开展文化地产业务,当有文化的发展商,这一些大佬已经搞不清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尤其是从出版社角度来看,丰富渠道的目的是为了服务更多的读者,卖更多的书,如果此消彼长,那就是瞎折腾,如果渠道越来越少,那就是自掘坟墓,满足于某一渠道销量的快速增长而损失其他渠道,无异于端起一杯鸩酒,洋洋得意地说,干杯!
书店就是卖书的店,那一些所谓的跨界是对书店行业最大的伤害,“最美的书店正在杀死书”,传统实体书店开不下去固然有社会发展的要求,书店上线是本分,但是低价销售和为其他商业引流则是步入歧途。
餐间同学还谈到,苏州诚品书店似乎风光不再,我说还没有去参观学习过,但是苏州诚品书店抬高了苏州的楼价好像是事实。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图书不是天然的入口吗?卖书是本分,通过图书建立图书后市场,通过图书与读者建立密切关系才是发展的方向。
有人说我是保守分子,专门帮实体书店讲话,这是片面的理解。我所研究的是围绕读者为中心展开一些列服务,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出版社要充分发挥图书源头作用,不是放任渠道自生自灭,而是要利用互联网将渠道整合起来。我的理想是有一个网上的平台,也有星罗棋布的实体书店和合适位置的自动售书终端,还有愿意共享图书的群体,当读者有空逛书店时,希望他们和自己喜爱的图书有一个美丽的邂逅;当读者用数字终端查阅图书时,他知道最近的书店在哪里;当读者想借阅某一本图书时,他知道最近的图书馆或者愿意共享的朋友在哪里;当读者希望和他人共读一本书时,有一个甚至几个读书会或者论坛可以加入。读者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在那里,读者需要什么服务,我们的服务就在那里!
用专利技术打造的“书之媒”项目要做的就是这一些,这个目标很大,但我们可以分步前进,同时希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道,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