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香已焚尽,更漏声残,春风夜寒。这无边春色真让人着恼,使人不能成眠,月移花影上栏杆中正好怀念远方的人。且听雷磊老师诗歌赏读王安石的《春夜》~
春夜时分,诗人于安静中各有体会。今天我们要赏读的是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的一首《春夜》。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诗:
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给人带来阵阵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拨动人的心弦,使人不能成眠,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这是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所写的一首写景抒怀诗。首句从视觉加听觉的角度,以动衬静地点明了时间。一个“尽”字,写出香已焚尽,时间过去好久,表明夜已深沉。同时,“残”字描摹出计时的更漏的声音也逐渐变弱,从听觉上再次将时间流逝具象化,而且以声音反衬夜的安静。如此深沉的夜,室内如此安静,那室外的风景是如何的呢?
“剪剪”是形容春风的寒冽刺骨。正是在“剪剪”与“阵阵”的叠词中,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春风夜寒。
头两句交代完环境,营造出一个夜深人静,适合思念的氛围。诗的四句分为“起承转合”,一首诗的好坏,直接取决于第三句“转”的是否高明。这首诗王安石在第三句打破常人喜爱春夜的常规感情,用一个“恼”字,看似是埋怨春色,实则是正意反用,在这大好春色的夜里,我心有牵挂,难以成眠,却说是春色让人着恼。与其说是“春色恼人”,不如说是“春色撩人”。最后一句以景作结,“月移花影上栏杆”,写出了诗人沉醉思念,忘了时间,时间在月已西斜,花影上栏杆的变换中悄悄流走,给人无尽的想象。
整首诗的内在抒情曲折而深沉,外在表向却是春夜清幽美景,创作手法高明。诗中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有着余而不尽之意。
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