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
小建中汤整个主证: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发软、咽干口燥。
血痹虚劳篇条文 虚劳里急,诸不足者,黄耆建中汤主之。 比如说吃饱饭累得要死,有些人吃完饭是走不动路,或者是吃完饭就会发闷,或者是胃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者是有人现在西医有时候会讲大肠燥急症,就是这个人莫名其妙会拉一阵肚子这样子,然后容易便秘,容易腹泻,就是容易跑厕所,包括大便或者小便。就小便可能尿很多,或者尿不出来都有可能,这一条消化轴上面的各种各样不舒服的事情大概都可以算到虚劳里急。这个辩证很重点就是之前柴胡证讲的这样一个肝乘脾的现象。今天的临床都会比较向虚劳这边漂移。很多遇到的人因为体质上都比较虚,所以肝乘脾的状况往往跟虚劳状况混杂在一起。就是当你的肝乘脾会肚子痛会胃痛的时候,你吃了小柴胡汤没有效,再吃小建中汤,吃了小建中汤把这个区块补好了,再来舒肝解郁才会有效,而黄芪建中汤的诸不足,它等于也可以说这一条在帮忙小建中汤,打这个小建中汤本身比较没有照顾到的一个脏,就是小建中汤补心阳又补心阴,然后心阳降得下来就会补到命门火,所以它会补得到肾。然后本身又是一个补肝舒肝的结构,桂枝芍药甘草大枣都有,这个其实生姜都算,本身小建中是一个非常补肝的方子。脾的话麦芽糖在中间,这里面的药味可以说是都能够帮助脾的运化的。所以就是说来说去就是肺没有补到的,而这个肺没有补到的这件事情张仲景就加一个黄芪建中汤的法来补这个肺,也就是说桂枝、生姜、芍药、大枣这个结构本身就能形成一个够通调营卫的方式。但是在这个药里面再加一点点黄芪的话,是不是可以把一些黄芪的这个药性,这个补的气把它带到人体的表面,顺着建中汤的结构出来到表面,而人的表皮跟人的肺是一起的。所以就是说要补到肺的话需要再帮它多加一点点力量,让它药性能够浮出来。所以在这里就用这样少少量的黄芪,就是不加一个单位,而是半个单位。那为什么只能加半个单位,因为如果你加了一个单位的话,我们在张仲景其他的方子里面看到的什么桂枝加黄芪汤之类的就是加一个单位,那这个时候都治到腋下区。就是会黄芪一多就会变成以三焦为主轴在运作了,又是走在腠理之间,又没有浮到表面来了。所以就是黄芪这个药的药性我们上次也讨论过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呢,张仲景的黄芪建中汤跟敦煌出土的《辅行诀》的大阳旦汤就有这样的差别。敦煌出土的《辅行诀》的大阳旦汤它的黄芪是五两,而我们这边只用1.5两,而当你用到《辅行诀》的大阳旦汤的话,它的整个效能是建中汤的那个药效会服从于黄芪的药效。然后就整个,等于是建中汤被拿来改善人体的微循环,用来调整人的淋巴系统。然后黄芪把能量带到三焦,就好像大阴旦汤是清洗三焦的,大阳旦汤是补三焦的。所以吃了之后,人会变得有力气,觉得好像身体的这个表面这层气够了,人会站得比较挺,感觉比较有力哦这种东西,就是我们一般比如说什么脚没力呀,针捻转阳陵泉呀。什么那个腰胯不舒服,平常在就是什么拍胆经呀,或者是用长针去做这个环跳穴呀,刺激或者是什么整骨整环跳,这些东西在做的事情是那个敦煌《辅行诀》的大阳旦汤来做成,就是处理这个少阳区块的不足。那这里的话呢,张仲景的黄芪建中汤我们就把它看做是帮小建中汤能够补到肺脏的一个方,所以就是在小剂量的范围里面做事情。而它的这个用药的方式呢,我想它的加 7 减法哦,气短胸闷者加生姜一两,跟肺气虚损者加半夏三两。就是当一个人的,这个肺气不够的时候,所谓的肺气不够,大概有几个情况。首先,是这个人的元气,好像不能够到达肺部。如果是元气不能到达肺部的话,生姜黄芪的组合会相当有用。也就是我们在咳嗽的时候有教到说咳嗽如果是肺里面湿的时候我们用干姜,不用生姜,因为生姜会激得这个气上来。但是如果你的咳嗽的主轴是在喉咙这边就会用生姜,因为它可以让药性到这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