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躺在床上一不小心睡着了,补上。
昨天读的是《启问道通书》,道通也是先生的学生。
我们在修身修心时,可以自修,也可以同修,同修时的气场无疑强大许多,是因为链接产生了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交换,继而生发出更多更大的能量和信息。所以,道通的信中说,若得同道者讲习,精神流动,此志才精健阔大。否则一个人时便觉微弱,遇事便会困。就像“一起做到”倡导大家一起读经典,对我来讲,真是莫大的善缘!与志同道合者一起走在路上,就像道通所说,“才有生意”。
先生说,吾人为学,最要紧的是立志,而困惑、遗忘这些病症,是因为志向不够真切。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自己,自家的痛痒,自家需会调停处置,找到自己的方便法门,并施行之。共修也许是很多人的方便法门,但并不适合所有人,我猜测,可能也不适合所有阶段。这一段又说到我辈的心里去了,尤其是困惑、遗忘等病症,很多人都经常遇到,我就如此。先生说的,还需靠自己啊!自家痛痒,自家需会知得,需会瘙摩得。这“瘙摩”二字用得当真是妙!
道通问,尽心做事,仍有觉得做得好或不好的,或者,当很多事堆到一起(常常遇到这种情况,要么无事,要么都往一处赶)时,就觉困顿疲累,想十分退省。我也有这种体会,此时会觉心力不足,继而心浮气躁起来。先生说,之所以觉得做得不好,还是由于毁誉得失之心所牵引,没有真正做到致良知,如果真的做到致良知了,原来不善的,却发现恰是善的。乍一看难以理解,其实稍微拐一下弯就明白了,那些觉得不好或觉得疲累的地方,恰是自己心思晦暗或能力不够的,而自己心中定的目标却超出了自己的负荷,没有做到“执中”、“允执厥中”。此时,安心地接受认为不善的结果,调停适中,继续修炼方是正途。
读了今天的内容,方才悟到,格物致知中的致知,致的是良知,而不是知识。好像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方才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