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大波动,真的都是别人的原因?
午休时,蓉蓉和经理聊昨天她情绪大波动的事情:她和公司的网络技术工程师——杨工发生了一点不愉快,那天她在百货公司遇到了杨工,跟他打招呼,但是杨工没有理她。她想,可能自己的声不够大,就更大声地喊“早上好,杨工”。但还是没应。昨天,她在前台又遇上了杨工,所以她再一次跟他打招呼。杨工还是没理她,但口里嘟囔着什么,转身头也不回地进了他自己的办公室。
汪蓉蓉苦笑着说:“后来,我越想越觉得恼怒,直到今天,还是有点生气,就因为他,影响了我一天的心情!”
程经理笑着说:“我们的情绪发生波动,真的是别人的原因?不是吧,你想想ABC原理”。
汪蓉蓉还沉浸在昨天的事情经过里,随口就应:“ABC是个啥?罩杯大小?”
程经理苦笑道:“你不是开始看《理性情绪》这本书吗?里面的内容啊”。说着敲了敲汪蓉蓉的头。
汪蓉蓉吐了吐舌头,下班后,赶紧恶补了这部份内容:
ABC不是罩杯大小
此ABC,非彼ABC,是REBT(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中的核心理论:
你希望实现目标,然而你遭遇了 A (诱发事件);当你感到痛苦、当你行为表现愚意可笑,看起来你的目标通常是因为A而受到阻碍。
至今我们了解了:
• G——得到你所期望的目标(尤其是成功和支持);
• A——阻碍目标的诱发事件(尤其是失败和拒绝);
• C——G和A的结果(尤其是焦虑和抑郁的感觉以及自我挫败行为,比如回避或成瘾行为)
不管何时你的目标(G)被不幸的诱发事件(A)阻碍,不论何时你感到心烦意乱( c ), 你都倾向于错误地责怪C和A。 因此,你会说"我因为A而失败,遭到拒绝,因此我感到沮丧(C), 是A引发了 C。所以说是失败和拒绝让我感到沮丧的。”
错!如果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 A (失败—绝阻碍了你的目标)促成C的出现,但绝不是真正引发了 C。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明显:因为如果有一百个人拥有相同的目标(希望得到一份工作),他们的目标都因为A (被拒绝)而未能实现,是否他们所有人都会产生相同的c,感到相同程度的沮丧呢?显然不会。
有些人会非常沮丧甚至会自杀;有些人会感到失望和遗憾,但不是沮丧;有些人会感到释然或无关紧要;有一部分人甚至会感到开心。为什么?因为这一部分人心里觉得,他们想要应聘的工作并不合意,所以他们宁可不被聘用。
所以,你可以看到,诱发事件(A)虽然可能促成了这些情感的出现, 但没有直接导致情绪失常的结果( c )。
你如何防止并消除自己的心烦意乱呢?通过学习REBT中ABC理论中的B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一目标。 B是什么呢?
REBT中B是信念一情感一行为。REBT称为信念一情感一行为是因为它包含这三个过程。但是这本书中,我们将主要使用"信念"这个术语。
——来自《理性情绪》
你可能意识到或者意识不到你的信念,它们可能存在于意识或者无意识中。你可以通过语言、園像、幻想、符号以及其他多种方式来表达它们。如果你希望清晰地理解信念并渴望使用信念来改变自己,那么你最好在意识中用言语将其表述出来。你可以自己消除那些你制造的导致痛苦的信念。
拆为已用
诱发事件(A)虽然可能促成了这些情感的出现, 但没有直接导致情绪失常的结果( c ),在A与C中间,还有一个不合理信念B。努力寻找并击败不合理信念,就可以消除自己的痛苦。汪蓉蓉以自己情绪大波动事件为例,现场拆为已用:
A与C之前,中间还隔着一个B
几次与杨工程师打招呼,未能得到预期中杨工程师同样热情的回应,这是A;汪蓉蓉情绪发生波动,甚至有些恼怒,这是C;在此之间还隔着一个B——就是汪蓉蓉的个人信念:我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待我,我是一个待他人热情的人,别人也应该和我一样是一个对待他人热情的人。这显然是一个不合理信念。
转变为合理信念:沟通交往的‘黄金法则’——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有其适用的边界。 因为即使这样,我们怎样对待他人,他人也不一定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性格与信念。我们尊重每个人的不同,同时坚定自己的合理信念。
改变信念,改变行为
意识到不合理信念是创造了自己心烦意乱的始作俑者之后,汪蓉蓉的行为亦跟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迁怒于杨工,转而想去了解两人之间的不同。她打算开展一次主题阅读,去研究人的性格与人格类型。
小咖蓉蓉,接下来会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