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学习法训练营# 第2课作业。
必做作业:拿出自己第1课作业的一组便签,根据今天学到的标准,检查是否有可以修改的部分。根据标准重新加工一遍。打上tag #拆书学习法训练营# 第2课作业投稿到这个专题。如果你的第一次作业做的很好没有可修改的地方,那就去做“选做作业”吧。
昨日作业
片段二: 选自《非暴力沟通》
【R 原文片段】
非暴力沟通第二个要素是感受。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然而,根据罗洛.梅的叙述,大多数人的感受”像军号声那样单调“。
人们认为感受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自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地,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大学生说,室友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我询问他当时的感受,他说“我觉得在晚上不该这么大声。”我提醒他,虽然他用“觉得"这个词,但他表达的是看法而非感受。他请他再试着表达感受,这一次,他说”声音太大了就没会打扰到别人。“我向他解释,这依然是看法非感受。他想了想,斩钉截铁地说”我没有什么感受。“
很明显,他有强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体会不到,更不用说表达它们了。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
今日修改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1000个人心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我们通常喜欢用应该或者不应该来表述自己的感受,就会去评判别人的行为,被评判的人会不服气,因为他的看法并不是这样的。所以描述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责,可能更会取得对方的共情,让问题容易沟通。
存在问题:没有把这段文字的真实意思挖掘出来,以为自己读懂了。
修改:在沟通中,明白自己的感受很重要,同时也要学会表达这种感受。人们长期习惯用看法评论来替代感受,忽略了自己,缺乏相应的体察,当需要表达时已经无从入手,只会用要求、命令等来代替,让听者反感。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家庭里这样由于沟通不畅而引发争吵升级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本来是讨论孩子数学成绩不好,应该如何改进,最后演变成互相指责没有在孩子问题上尽力,没有给孩子做榜样。
存在问题:案例加工不细致,泛泛而谈
修改:女儿数学成绩不理想,需要好好加强她的计算能力,准备每日给她练习。在和先生沟通的时候,我们俩意见不一致,他坚持要多做,我的观点是要动脑,除了知道答案,还要知道算理,要会复盘。然后先生就开始说我总是大道理说了一堆,都懂就是不去做,有什么用,没有时间复盘不如粗暴一点就是直接每天一百道题。我当然不同意,这个“总是”太打击人了,直接人身攻击啊。然后就开始了争辩,都要把对方说服。最后争辩升级成为争吵,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因为我俩都比较忙,经常晚归,以练代教也是无奈之举。我没有理解先生对于时间的焦虑,而他则是用指责我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感受。最后的结果就是争吵,并不能解决问题。
【A2:以后怎么应用】
就事论事,不说应该如何,主要描述事实,想办法讨论解决办法,不评判个人的问题,自己发现问题所在改正,比别人指责更有效。
存在问题:空谈大道理不能落地执行。
修改:
目标——搁置方法学辩论,先行动起来,切实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行动——
第一阶段,提高计算准确度,每日30题100以内加减法,不记时,要求全对,错误的题要求讲出错误原因订正,并加做5题同类型计算。连续5日达标,进入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提高计算速度,每日50题100以内加减法,计时,要求保证正确基础上用时逐渐减少。错误的题要求讲出错误原因订正,并加做5题同类型计算。连续5日正确率达标时间在5分钟以内,进入下一阶段。
第三步,增加题量和种类,每日100题100以内加减法,包括计算钱币,还有听算。要求完成时间5分钟以内,保持正确率。
父母提供的支持如下:每日有一人出题,并陪伴作业,帮助分析错题。每阶段达标奖励一张赢赢券,可以要求父母做一件能做到的事。
附:目标制定的SMART原则
1. 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2. 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4. 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elevant)
5.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