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已经80高龄了,我的母亲也79岁了,在我的印象里,他们几乎没有吵过架,平平淡淡的相伴,不离不弃。
一辈子很长,像曲曲折折的路,一眼望不到头,一辈子又很短,短到兄弟姐妹们围绕爸爸妈妈撒娇的画面就像在昨天,而一扭头却看见父亲母亲白发苍苍,容颜迟暮。
别看是那个年代,母亲是真正的师范中专毕业生呢,而父亲却是因为家境贫寒爷爷去世早连小学都没有上完,然后早早参了军成为了一名炮兵,在部队里学会了开车也成为他一生的职业,退伍以后响应祖国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带着母亲来到了新疆,从此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小的时候经常问母亲,怎么会看上父亲的,没文化、个子不高,还跟他来到这么远的地方,害的我也不高,无锡成了我回不去的老家,母亲总是笑笑说,傻孩子,不和你爸爸结婚就不会有你啦!其实父亲在我们兄弟姐妹小时候眼里真的是超人一般的存在,带我们摘果子、掏鸟窝、滑冰、修理各种东西无所不能,任何事情只要有父亲在那都不叫事。爱学习的父亲并非只是个大老粗,自己买来字典遇到不识的字就查,看书读报博览群书,还写得一手好字。
父亲的工作就是开车,早出晚归是家常便饭,家里的重担就落到了母亲肩上,下了班要忙着做饭,还有鸡鸭猪狗要喂,总是忙到天黑透才能进家,接着还要辅导我们的学习,那时的母亲是严厉的,我们都怕她。父亲出车归来成了我们的期盼,久而久之,父亲开着车由远及近的引擎声我们听的最准了,总是飞奔着出去迎接父亲的归来。回到家的父亲总是马上接过母亲手里的活,从来没有因为在外奔波了一天回到家就理所应当的好好休息过。而我们因为父亲的回来总是那么兴奋,即使爱变魔术的父亲没有从他的口袋里变出什么新奇玩意,能吃上父亲做的饭可比母亲做的好吃太多了,还记得我们闹着要吃饺子,母亲没办法擀了一张大面皮用茶杯在上面一个个扣饺子皮,因为我那个会一下擀两三张饺子皮,调好吃的馅的父亲不在家啊!
时光过得真快,退休后的父亲承包了家里的一日三餐,为家人做美食、侍弄花草,晚餐时还会给自己和母亲斟一杯酒,碰一下喝一口,享受这惬意的退休生活。母亲也没有了那时的严厉,越发慈祥了许多,两个人进进出出形影不离,我曾经问过母亲,以她当年的学历找了只有小学文化的父亲后悔吗?母亲说不后悔,你爸爸聪明得很呐!也许这就是他们之间的爱情,没有什么花前月下、山盟海誓,有的是欣赏、信任、坚守!在他们看来夫妻之间本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