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份,雷军做了一场主题为《勇气》的个人年度演讲,分享了小米造车的来龙去脉和过去三年他所经历的跌宕起伏
3年前,小米突然受到美国制裁陷入危机。
雷军经过70天的深思熟虑,毅然决定以自己多年的声誉与成就为赌注,踏上了人生中的又一次创业征途——投身智能电动汽车的制造。
做出这个背水一战的决定后,他带领着团队深入一线,与顾客进行一对一的访谈调研;
在疫情期间,研发人员更是在家中搭建起临时研发环境,确保工作不停歇。
为了更懂车,整个造车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都考取了赛车驾照;
高管们更是亲身上阵,进行实车路面测试,以确保产品的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
当疫情的雾霾散去,小米SU7也于2023年3月正式面世,发布当天就受到了米粉、媒体和大众的欢迎,定价发布后27分钟销售就破了5万辆,大超团队预期。
这真是一个MBA商学院教科书级别的案例,如果说从这个故事后面的成功要素是什么,可以说是很多很多,但是要问哪一条最重要,又很难确定。
直到我读到《单干》一书中的这句话,我想这就是答案:
“怎样提高成功的概率?在正式下场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这与《孙子兵法》中的“胜兵先胜而后求战”不谋而合,都强调了事先准备的重要性。
小米之所以进军造车行业,并非万事俱备,恰恰相反,是因为美国的制裁而被迫接招。彼时团队没有汽车制造的关经验。
但是在确定造车之后,雷军和团队便全速前进,着手准备跟造车相关的所有的准备工作。
当他们的准备越充分,对如何做好这件事情就越有信心。而信心越充足,团队的能量就越高,对于目标的达成就越有帮助。
这正如稻盛和夫说:“心不唤物,物不至”。
怎么开始不重要,开始时条件充不充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这件事。
只有全力以赴,把每一项准备工作做到极致,才能够增加达成目标的胜算。
这就是成事的道理。
大到企业,小到个人都是如此。